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天气:🌤
不知不觉中迪迪上幼儿园已经一个月了,因为幼儿园之前已经有半年全日制早教经验,所以正式上幼儿园迪迪并没有出现明显闹情绪的现象,是老师口中情绪稳定型小朋友,听身边朋友说小朋友上幼儿园一段时间后情绪上都会有变化,但看到你这么稳定,老母亲倍感欣慰,庆幸你上过全日制早教不会出现那些闹情绪的问题。
一场小感冒打破了我的想法,上个周五开始因为你感冒发烧停课在家休息,到周二感冒基本就好了,我和爸爸计划周三给你做完核酸后,在家再休息一天,等周四正常上课。
周三早上八点多了你还没有起床,我和爸爸想着这几天你身体不舒服再多睡一会儿,但到快9点了你还没有起床,我们还要工作而且你确实睡得有点多了,我就过去叫你:宝贝起床了。 你慢慢睁开眼睛后就开始哼哼唧唧,然后就开始闹情绪了:大哭、打滚,就像一只发疯的小怪兽,我一时不知该怎么办了。我问:迪迪你怎么了?你就开始说:妈妈走,不要妈妈,妈妈走之类的话。我想着不管怎样先把你的情绪安抚下来。我说:你让妈妈走,那让爸爸过来陪你?你答应了。
后面爸爸一直照顾你穿衣、吃饭直到我们一起出去做核酸,在路上我靠近你想牵你的手你不让,和你说话你表现的生气等等,反正情绪全发泄到我身上了,妈妈倍感无奈又不知所措,因为这之前的你虽然偶尔会有小脾气,但是来的快走的也快,但这次我的宝贝是怎么了?
做完核酸的路上,爸爸避开我在路上开导你,没有几分钟你又开始大哭大闹起来,你开始打爸爸踢爸爸,这种行为激怒了爸爸,爸爸打了你的小屁股,你找我趴在我怀里既委屈又安静!
我和爸爸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不打不骂,沟通引导最重要,我们一直努力这样做,但是这一次不管怎样安抚你就是不听,愤怒之时打人、踢人来发泄情绪。我和爸爸非常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我和爸爸找到心理辅导的管老师,想问问她迪迪这种行为是为什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是儿童边界感,一般3岁左右孩会有了“我”的定义,原来我和妈妈不是一体的,我是独立的,我有自己的想法,我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哪些事情我可以做,哪些事情我被束缚。迪迪想通过这种不当的发泄情绪来试探父母的底线也就是边界。
我问管老师,我们提倡不打孩子,那打孩子对吗?老师说,打孩子和打孩子也不一样,不能无故打孩子,打孩子有原因,像迪迪打爸爸妈妈就不对,开始你要提醒他这是不对的,如若继续可以打,当然这里不提倡很暴力,不是泄愤,只需要让他知道你打父母的后果就是受到惩罚,举个例子比如他打碎了一个碗,我们可以不用骂他,而是让他帮忙收拾。
边界思维,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会有边界感,也就是分寸感。一个没有行为边界感的人,他不懂得如何爱自己,更不懂得如何爱别人。李玫瑾教授曾说过一句话:孩子的成长除了要有爱,更要有敬和畏。孩子犯错家长就要让孩子承担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
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迪迪在上幼儿园之前边界感一直很模糊,在家宠溺不受约束,在早教中心也学不到规范的秩序纪律,到了幼儿园,这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有严格的老师,分明的纪律,规范有序的养成习惯,使得你束缚拘谨又无措。
找到了原因解决方法就有了,这两天情绪和情感类的书着重的看,《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我的情绪小怪兽》《猜猜我有多爱你》《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等,昨天晚上读《妈妈你会永远爱我吗》的时候,我把阿奇的名字改成了迪迪,一边读一边亲吻他的额头,迪迪特别开心抱住我也亲我都额头说,妈妈我最爱你了,我们永远不分离! 当迪迪发脾气了,我会说:妈妈看到迪迪心里的小猩猩变成红色的了,迪迪超人快打败他让他变成蓝色安静的睡觉,当他安静下来给竖大拇指:迪迪真厉害呀,小怪兽现在很安静的在你心里了。
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是老师,是榜样。一个孩子边界感的建立,离不开父母拥有良好的边界感,并且要尊重孩子的边界。育儿路上要学习的很多,未来继续加油~
2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