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边这张图上的男孩,是我弟,苏高琦。
那天我开学,正赶上爸妈都上班,爸爸让弟弟送我一下,我在小区门口拍下了这张照片。那天一早,弟弟帮我把行李箱拖到小区门口,又帮着司机师傅替我把行李提上后备箱,我说:“那我走啦!你赶紧回家吧!”他说:“好!”我转身上了车,不经意间的一个扭头,看着小小的一个人儿在后视镜里离我越来越远,直到车开得很远,他才转身回家……那一刻,我才觉得,我的弟弟,这个才13岁的小男孩,竟然如此细腻。
夏天,我在家看书,他总是忽然出现在我书桌前的窗户外,举着一盒酸奶,“要来一个吗?”;和他出去旅游,我也从来都不必担心那重的仿佛装了一整个世界的行李箱该怎么提,因为他总都是帮我提行李箱的那一个。在他眼里,我从来都不是旁人眼中“差不多到岁数”该工作、结婚、生子的“24岁成年人”,我和他一样,都是被作业难得挠头的“小屁孩儿”。
大概两年前,因为疫情,我一直没去学校,在家复习考研。正赶上邻居家比我大一岁的姐姐结婚,我俩趴在防盗门的猫眼儿上偷看。我说:“那个姐姐比我大不了几岁吧?人家这都结婚了。你看我,还在题海里扑腾。”我原以为弟弟会笑话我几句,没想到他却很认真地对我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目标与节奏,不要看别人的。”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竟能脱口而出这样的道理,我的焦虑竟能被一个小小少年给治愈!
现在,弟弟去读了我的母校,我很高兴,因为那里有我无数的珍贵回忆,我也希望弟弟在那里收获知识,以及更多专属于他的珍贵回忆。
前不久,网上流行着一个词叫“小镇做题家”,我和身边的朋友们讨论过这个词。但我们并不认为这个词有丝毫的贬义,我们尊重每一位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命运的读书人,也并不否认,在没有天赋的时候,题海战术是“小镇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我没有成为考入名校的小镇做题家,但我也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世界,学自己喜欢的专业,读自己喜欢的书,追求自己的理想。如果现在穿越到十几年前,那个坐在实验中学教室的我,是绝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也会这样大胆地追求理想。我甚至希望弟弟可以成为“小镇做题家”,我也希望他可以比我更大胆,更努力,去追求更大的梦想。
前几天,我偶然认识了一位四十几岁在读研的姐姐。那位姐姐大专毕业后,一直做销售工作,后来她自考本科,之后又两次考研,终于上岸,现在全职读她所热爱的书法专业的研究生,我被她的求知精神所震撼,她在同我讲话时,我能强烈感受到她对于“可以读书”这件事情的渴望与幸福感,我被深深感动。所以,弟弟,当你在抱怨“题目怎么这么难”“三年后的中考怎么办,六年后的高考又该怎么办”这些小事儿的时候,终究是敌不过“可以读书”这四个字所有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