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晴253
孙华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41104
推荐日记
《1.20曲鋆妈妈亲子日记第7篇《我眼中的爸爸》》
《亲子日记第177篇柳宇轩妈妈》
《亲子日记第237篇《生活中的教育》教育随笔11》
《绘画》
《重阳节》
《2022.10.4第224篇 重阳节》
《教子无惑(第27篇)》
《降温,窝在家里的一天(4)》
《 天冷,心暖》
《体验乡村生活——秋收10.3》
《读《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有感(三)》
《亲子日记84篇假期第四天》
《阴雨连绵,睡神附体 —点滴日记 2022.10.04》
《用心呵护》
《亲子日记》
《9.29星期四,237天亲子日记》
《10月4日 星期二 阴 165篇》
《吃火锅》
《我该学会长大》
《10月4日,天气阴》
《10.2星期天,240天亲子日记》
《时空召唤》
《重阳节》
《温馨时刻》
《10月4日第284篇亲子日记》
《平凡的一天》
《2022/10/4星期二晴亲子日记第(207)篇》
《256降温》
《百日宴》
《 做家务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