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最好的朋友
明诚学校1.11班刘倚辰爸爸

2022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晴

最近网络上有一件事闹得沸沸扬扬。

国内某企业家写了一篇文章,控诉企业内上上下下的员工弄虚作假,灯开着,人没了,根本没有在加班,却制造出一副加班的假象。文章在网络上曝光之后反而引发一致恶评,网友以及曾在该企业供职的员工纷纷表示这是在重压之下的无奈之举。

我无意评价此事双方的对错,只是由此想到了教育问题。

我最近发现孩子在家开始有意地隐瞒一些情况了,简单的说就是报喜不报忧。

其实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表扬和批评放到一起,相信没有孩子会选择后者。当孩子体会到隐瞒的“好处”和诚实的“坏处”之后,很容易在之后的行事准则上发生偏差。

虽然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诚实”,但这种教育就像老师说的每天送孩子上学嘱咐一句“要好好听讲”根本是无用的废话一样,脱离实际的喊口号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想要以身作则吧,现实中总有很多无奈,比如我妈身体不好,心思又重,有些事要嘱咐孩子不要跟她说,无形中做了坏的引导。

想要赏罚分明吧,生活中又有很多误解,比如有一次孩子拿了一包外卖酱汁在沙发上玩,我告诉他不要玩了,他还在那捏啊捏,最终爆掉污染了沙发垫子,他赶紧告诉我说酱汁撒了而且他不是故意弄撒的,但我还是勃然大怒。我生气的原因是我不喜欢看到自己警告过的问题出现,但他很容易理解成是因为自己坦诚相告自己的错误却引来了批评,或许下次他会尝试采用掩盖问题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最关键的是,我们都不是圣人,不可能洞悉一切,并用最合理的方式来处理所有问题。

而孩子是一块可塑性极强的橡皮泥,当你想要在每一个细节上进行拿捏的时候,最终却只能得到一个七扭八歪的四不像。

我们思考,我们哭闹,我们闭门造车。我们想要凭空想象出完美的教育方式,并把孩子教育成完美的人,殊不知最需要被教育的人是我们自己。

想要把橡皮泥捏好,并不是要这里抠一下,那里挖一下,而是照准一个形状,找到一个方向,然后反复揉搓。

而阅读就是最好的形状和方向。

不去用正言感化、正例教化,却想用凭空创造出来的一些口号和说教来让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多半是行不通的。

对孩子来说,“知道该怎么做”是不够的,现在的孩子知道得很多,讲起大道理来一个比一个流利,反过来向大人说教都绰绰有余。但“该怎么做”是一回事,“实际怎么做”又是一回事。

但如果把“该怎么做”变成“像谁那样做”,以书本和故事中的实际例子进行教育,有前因,有过程,有结局,孩子就会逐渐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和结果,使教育不再像空中楼阁。无数的前人已经帮我们总结了这一点,在尝试之前,我们不应该随意去否定这样的做法。

所以,阅读永远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766585
推荐日记
《日记》
《269.希妹妹的新本领-2022.10.20星期四 晴》
《日记》
《最好的朋友》
《周日时光》
《2022.10.23 周日》
《小帮手》
《丰收的季节》
《制作绘本》
《2022/10-23 晴 122》
《亲子日记第273篇,2022年10月23日,周日,晴》
《繁荣路小学3.8段禹竹&中五段政旭亲子日记第105篇》
《(第159篇)10.23》
《困惑》
《疫情何时》
《2022.10.23 第108篇 试卷不见了》
《亲子日记269》
《把儿女养大图个啥》
《无题》
《一年级后勤保障记录6》
《读《陶行知教育名论精要》(八)——社会即学校》
《二百六十九篇我想和你一》
《霜降 2022.10.23 星期日 天气晴》
《都是疫情惹的祸》
《去姥姥家(193)》
《亲子日记第553篇》
《周坤老师讲《家庭教育中爸爸的角色定位》》
《生病的洋洋》
《“信步漫游”》
《10.22(148) 抽奖》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