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可见规矩之于工作、生活、学习、交往的要义。回顾开学之初的那段时光,曾一度对睿超与同学在交往上心存忌惮。
原因是上一年级后。不知是新鲜感的驱使,还是学业重心的转变,似乎给了他更多的翻腾空档。以致和同学之间不时会有小磨擦和误会出现,既有两位家长的私下交流,也有老师的几次评说,这不由得让我这个老父亲颜面有些挂不住。虽说知子莫如父母,但连续的闹腾,还是始料不及的。
回想前面三年期的幼儿园生活,平静,无虑。咋一上一年级就成了多事之秋了呢?
基于此,不得不沉下心思,进行深度剖析根源,来寻找这与现实不太合拍的行为表现了。即不能任由他在校继续闹腾,亦不能盲目管教他,必须准确把脉,才能防患于未然,好让他尽快回到与同学融洽相处的健康轨道上来。
从入学变化上分析,幼儿园与小学教学,有明显的侧重和不同,幼儿以呵护,包容,引导,尊重性情为主,辅之游戏和娱乐等方式教学。而小学则以学习书本知识和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教学观念的转换,或许给顽皮的孩子带来了诸多不适应,并尝试越位,也许他就属于这种情况了。
新规则的建立,束缚了他们幼小的身心和行为,亦制约了他们不安分的情性,必然会以另一种方式来渲泄和平衡,这就有了前面这些小闹剧。当然,改习气不可能一蹴而就,需着眼长远、简明扼要,这就需我和他妈妈多动心思来加强说教了,回家多沟通,上学前勤提醒,说叨多了,必会产生自我约束,形成规范。
改习惯的过程,就是追逐奔跑的过程,既需要信心和毅力,亦需要耐心和勇气。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亦是现实需要。这无形中也增加了老师教学中的负担和工作量。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驾驭的。”男孩子的管教,任重道远,亦是父母和老师最为头痛的问题!偌大的班集体,几十个孩子关联着几十个家庭。不同的成长空间,哺育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形成了成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客观来说,一个群体,没有多样性,似乎就不算完美。正如社会和家庭成员一样,有好静的,就有好动的,有喜玩的,就有爱学的。成分各异,色彩纷呈,才易形成团队合力,才能经得起各项活动的检验和考验。处事欠柔和,好闹腾这是他给老师和身边同学的第一印象。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他这点不安分,我和他妈没少心思开导教育。做为父母,不可能也不容许孩子有放荡不羁的行为模式。
我也揣测到,小学生活适应一段就会好起来,环境影响和造就人,班主任老师这么用心,负责的说教,他个人的行为较前已有所收敛,规则正在迅速形成。后面随着学习任务的拓展和教育引导的深入,不安分行为会渐行渐远,化解消融!
行稳才能致远,是老师和父母的共同期盼,更是他的前进方向,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