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7日 星期四 晴
盼啊盼,终于盼来了幼儿园家长会的如期召开。疫情当下,能跟幼儿老师面对面的交谈何其荣幸。做家长的我们特别想走近校园、走进教室,近距离的去感受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亲耳倾听孩子在园的表现。
晚饭过后,我迫不及待地来到幼儿园,来到闺女所在的班级--密州街道中心幼儿园小一班。
签到表、主题课件、互动话题........三位老师早已准备就绪等候各位家长的到来。
和蔼可亲的管老师带领家长们观赏了教室的布局: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处处都有孩子们印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绘画作品:西面的墙壁上贴满了孩子们的水彩画: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娇艳欲滴的小雏菊、晶莹剔透的柿子;.......北面的储物柜里整齐的摆放着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用品,墙壁上贴满了童趣十足的小壁画;西南边是图书角,摆放整齐的绘本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书香的熏陶而且还能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灵;抬头一看,悬挂在天花板下的剪纸随风摆动,云朵、天马、七彩小花瓣神采奕奕,有趣极了;走近孩子们的宿舍、饮水区同样温馨洋溢,处处布满小爱心,被褥叠放整齐,孩子们的照片贴在各自的毛巾上方,水杯旁边,整齐、整洁的物品摆放形势不仅给孩子们营造一种感官秩序感,而且也能帮助孩子养成很好的生活习惯。
视觉上的享受如果还不满足,那就来聆听一下各位老师精彩的育儿经吧。
今晚的班会主题是:怎样有效的亲子陪伴?
仪老师、王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受益匪浅。
1):陪伴是幼儿对父母最基本的需求。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无效陪伴。其中“无效陪伴”一词对我的触动很大。
儿子正读二年级,各种学习、生活习惯还未养成,焦虑是我这个做妈妈心里最真实的声音。陪伴儿子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女儿的捣乱,气愤之时要么让闺女独自看电视、搭积木要么恶语赶离现场。接下来,这看似和谐的气氛却忽略了闺女的心理感受。同样是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对爸爸妈妈的占有欲,都想让爸爸妈妈多抱抱自己,多夸奖一下自己,多关注一下自己。我把精力全部放在儿子身上却忽视了闺女的感受,忽视型的亲子关系显然是不理智的。
每个孩子都在期待父母的关心,期待父母的关注。不要忽视孩子的存在,忽视孩子的感受。这就是王老师讲述的早期亲子关系类型:期待型和忽视型。
专制型、忽视型、暴力型、期待型、亦师亦友型。每一种亲子关系类型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利弊关系,细心琢磨,每一种亲子类型似乎都有我们的影子,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深思、去改正。
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亲子陪伴?三位老师同样给了我们合理的建议:
1):给孩子支撑一片天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是孩子温暖的港湾,任何时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忠实的听众,也是第一个能读懂孩子心灵的人。
2):拿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下班回家一个拥抱;晚饭过后亲子阅读;周末一同出游,这些都能为孩子创造童年的印记。
3):真心、有效的亲子陪伴。要全心全意流露出对孩子真性情的关心,不要敷衍。手机静音模式,与孩子一起完成一项亲子游戏,让孩子展示每日所学知识,鼓励孩子大胆的表达....跟孩子互动的同时被一股浓浓的亲情包围着,这或许就是父慈子孝最本真的流露吧。
4):父母恰当的说话方式,要温和、要轻柔。每个孩子都是有灵性的,他不仅能能读懂我们的言语动作也能读懂我们的心思。
班主任仪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轻松的话题:入园总结。
1):有的孩子善于表达;有的孩子沉默寡言。
老师建议:鼓励加引导。鼓励引导孩子张开嘴巴,大胆的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成长就在每天一点点的进步中。
2):教学计划暂无书面内容。
老师建议:要随堂反馈,虽然没有书本,但这不影响孩子对知识的吸收,反而更容易增强孩子的表达能力。入园两个多月,孩子的所学所感是看得见、听得到的。女儿经常在家表演所学内容:《三只小猴子》、《咕噜咕噜》、《小鸡和小鸭》......咿咿呀呀的幽默表达让人啼笑皆非。
3):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女儿榜上有名,我也倍感欣慰。老师强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不是判断孩子能力的唯一标准。幼儿阶段培养孩子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才是增强孩子自信心的第一步。
4):在园托管的孩子能够很快的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午睡、就餐...)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从入园前对女儿的各种担心,会不会吃饭?会不会穿衣服?会不会穿鞋?会不会午睡?.....事实证明,女儿的适应能力打败了我的困扰,离开父母的怀抱,孩子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能力去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解放我们的双手的同时也是给孩子创造更大的空间去适应集体生活。
跟随老师的节奏,一节严肃而又紧张的亲子育儿课让我们感触颇多,受益匪浅。
感谢老师们的尊尊教诲,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惊喜和力量。
亲子教育学无止境!
家园共育,携手共进。相信孩子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