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男13岁 孩子今年初二,现在不爱学习,作业勉强能完成,经常让同学发答案,数学成绩差,说听不懂,平时不学。结交了一帮同龄的朋友,骑电动车,抽电子烟,谈女朋友,晚上出去玩,很晚回来,晚上偷看电子产品跟朋友群里聊天,第二天早上不起床,经常迟到,有时候旷课。家长的困惑是不听管教,叛逆,对着干。
解析:
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一般都会特别头疼,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也一样难受,如果我们把它当作其他的案例我们会看的更清晰一些,当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后,家长的情绪一般都不会太好,不听管教表示我们说了很多,但是无效,没有效果。我们说家庭教育里“有效”“有用”最核心的大于有“有理”我们试想一下“管教”这两个字。是不是我们在讲“道理”我们管教平时用什么方式,是不是要么就是讲理,一般来说,管教里面是缺乏了“情”字,在里面是没有情的,当没有情以后,孩子在青春期的这个时间段当中,13岁了他处于一种叛逆期,青春期,这个时候他“力量,力量感”强了,之前我们不知道这位家长是怎么对待孩子的,我想他可能是习惯于原来的方式,比如从幼儿园,小学就这么管教过来的,那时候孩子身体也很小,体格很小,力量感也很小,他根本没能力去反抗,那时候即使说之前管他的管,如果他感觉不舒服但他也无力反抗。家长都希望能够自己的孩子是爱学习,能够学好,成绩优秀,那怎么才能做到这样?那一定是学习习惯要很好,对学习他要有很好的感觉,这才能做到爱学习,才能够做到成绩优秀,才能够做到把它学好,那我们看一下。99%的人是不是大家都是普通人,其实智商能力都差不太多的,那么差别在于哪里?就是在学习动力,学习动机和意愿(学习动机、学习动力、学习意愿、)
有的小孩子他在小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到了初到了初中,就进了中学以后,他的成绩开始直线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中学的时候孩子大了,他就是到了青春期了,他觉得他有力量了,他。不受控制了,那么小学的时时候成绩好其实是个假象,他这个动力是一定是来自于外在的,到了初中以后,孩子开始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了,感觉决定意愿(感觉决定意愿)
我们试想一下,大家都谈过恋爱在这里的成年人都谈过恋爱,恋爱其实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就是我愿意送我的女朋友去,早上很早的我去起来,我到她家门口,我就把她送去上班,然后中午的时候我会跟她联系,你中午想吃什么,晚上我把她接回来,平时看到一件很好看的衣服,我们会推荐给他,你要不要这件衣服我看到,觉得你穿这件衣服很好看,是不是都在为对方着想,为对方着想的时候,双方的那个感觉是不是特别的好?于是乎,有的家长父母看到说你们两个人不合适,要想把这两个人拆开,是不是很多在热恋的期间的孩子,父母要怎么拆都拆不开。
感觉对了,他做什么他都愿意,人天生出来我们说能力上,其实大家都一样的,除了喝奶就是哭,其他的所有的能力都是后天学学习来的,而且小孩子从小的时候都特别愿意尝试,比如说开始学着爬慢慢的要学着走路,喜欢好奇•想玩,玩水,下雨天,就穿着个雨鞋到处去跑,喜欢玩各种各样的玩具,包括现在很小的小孩拿了一个新手机,他马上不用懂任何说
明书,人家什么都会玩,大人却做不到。
那也就是说大家其实是在一个起跑线上,那么天生的能力大家都一样,都是后天习得的,那后天怎么习得的?这个态度和这个感觉就太重要了。所以我们说家长的陪伴极其重要,那么说现在很多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不爱学习,作业做不了,那是他的没有能力,那没有能力等于什么?等于没有感觉,我不想做这件事情,所以对这件学习的事情我没有感觉,我不想去学的时候,他一定就学不好,当他自己愿意去学,就像热恋期当中,我愿意跑 20公里、30公里去帮他把那个东西去买回来我一定要送给他,这个是苦,再苦再累他都愿意,那孩子的成长阶段的时候需要的东
西,是不一样的,六岁前孩子需要照顾,那我们要给他足够多的满满的爱。六岁到12岁的时候,开始进入一种分离期,或者也叫开始一种渐渐的独立期,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要懂孩子,不要做家长了,开始要做朋友。保持这种非常好的感觉,同时又是一种慢慢的分离,12岁到18岁的时候,这个时候进入青春期,春期,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叛逆期,那么这个时候家长要跟孩子去他的同学,孩子去学习如何的走向成人,如何的去迎接他的未来,家长就要去学习如何学会陪伴孩子,去引领孩子,并且去学好自己在这个社会上该做什么,去做一个像模像样的榜样,把它做出来。教育是引领,是感觉。关系动力,温暖的体验决定了孩子是否愿意成长,这是孩子成长的温暖的关系,是孩子成长的动力。很多时候是因为这种温暖的感觉是被家长的嘴把关系给破坏掉了,平时很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你这这次考第几名,你们班级有多少人?考100分的多少人?你为什么只考了95呢?
原本一岁两岁的时候,孩子跟家长的关系是非常非常的好,因为那个时候对他没有要求,不会说他这里不对,那里不好,只会很好的爱护,呵护他。也就是说从娘胎里出来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非
常好的,后面变得不好,一定是家长在哪个地方做错了。我很想分享陶行知先生的四礼堂的故事,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学校里面有一个。有两个孩子,有一个男孩在打另外一个孩子,他就叫叫住他,说你给我停下来,下课以后三点钟你到我校长室来。那天三点钟下课以后,校长到办公室,看见那个小小同学已站在门口了,那个同学看到校长以后,非常的惊慌,想这次校长一定要好好的把我批评一顿,没想到陶校长拿出一粒糖说,这粒糖是给你的。小朋友很惊讶,说你比校长到的还要早,你说你说到做到,你守时,我把这粒糖要讲给你,接下来又掏出一粒糖,我还要给你一粒糖。听说你打那个孩子是因为那个孩子欺负女生,你是见义勇为,所以你打他是打抱不平,说完了又掏出粒粒糖来,我还要加给你一颗糖,我让你停手不要打,你马上听话,给我尊重我,你给我面子,我要把这粒糖给你。小孩子听到这里马上眼泪就掉下来,说校长,我错了,我明明打他是不对的,我知道我自己错了。接着陶校长又掏出一粒糖,你知错就改,我要给你第四颗糖。
好,那我们就回到今天的问题,男孩13岁,不爱学习,作业勉强能完成。我从这一段里面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虽然不爱学习,厌学,但是他还能把作业做完,勉强代表他做的很不容易,代表做的很辛苦。但是即使这么辛苦,他还是要去把作业完成,虽然经常会让同学发答案,说明他尊重老师,尊重他学生这样一个身份,后面是数学成绩差,我们一般都有个经验老师这个学生喜欢哪个老师?他一般这门的学科成绩都比较好,他的数学成绩不好,看来他不太喜欢这个老师,后面一句话是上课他听不懂,自然数学成绩差,他不喜欢这个老师,他的情绪,他的感觉就不好,他感觉不好,自然就不会很认真去听他的东西。听他的课程,他虽然听不懂,但却坚持坐在课堂里面,是不是很守纪律? 他还知道他是一个学生的身份,虽然很辛苦但是却仍然坐在教室里,平时不学,这是最后一句话,平时不学,那平时不学,他本身就带着一种他在学校里已经够受罪了,平时再让他学,其实对他的要求已经有的太高了,好下面一段是他,结交一帮社会同龄朋友,骑电动车,抽烟,交女朋友,晚上出去玩,很晚回来。我看到的这是生活的场景,说明这个跟那帮同龄的朋友在一起,他在外面有很好的感觉,他抽电子烟,是不是有点像大人的那个感觉?就是青春期骑电动车是不是很帅,谈女朋友是不是有人喜欢他,他也有爱别人女孩子的能力,别人才喜欢她。在外面她找到了很好的感觉,晚上出去玩,很晚才回来,她到外面去释放她白天一天的压力,晚上看电子产品,跟朋友群里聊天,第二天早上起不来床,经常的迟到,有时旷课,他晚上白天上了一天课,晚上还要玩电子产品,跟群里的朋友聊天,是不是说明那个外面给他非常非常棒的感觉,他偷偷的看电子产品。说明他是不是很尊重父母,我不给你们添乱添麻烦,不让你们闹心,同时他还很守规则,而且看电子产品知道偷偷的看是什么,眼睛会不会酸?会不会累很累,而且手拿着电子产品一直在聊聊到很晚,是不是很累,代表坚持,是不是这个孩子根本就不怕苦,他完全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为什么他这个时候他不怕苦不怕累?是因为可以让他放松,可以跟别人聊的时候一种美好的感觉,后面是经常迟到,有时旷课,这个孩子在学校里面太痛苦了,即使说我不想去学校学校,但是我迟到我还是到了,因为我晚上搞跟朋友聊天聊的太嗨了,我把精力耗了很多,但是第二天我依然到学校去,还要坚持到学校,有时旷课,他真的是硬着头皮往这个学校去的。这个孩子该具备身上该具备优秀孩子的能力,一样都不少,只是我们把他的感觉给破坏掉了,那现在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要去修复那个感觉,把之前我们没有做对的地方去好好的,认真的去做,对他,当然这个年龄段当中再去做的时候,其实会有一些难度,有一点困难,但是我要说的是。这个孩子如果现在出了问题,你能好好的陪伴他的话,他的末来的人生还长的很可以是非常的棒。如果说家长不学习,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唠叨指责,管控,那会问题会适得其反。有一些话我们说了 800 遍,8000遍、8万遍,我们还不停的在说,就代表这个唠叨无效的,那唠叨是无效的,那代表我们方向是有问题的,快一点停下,来往另外一个正确的方向去去转,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先把嘴闭下来,该学习的学学习,接下来我们才知道怎么去温暖对温暖这个孩子。现在我遇到的这个小学成绩很好,初中成绩也很棒,高中考的是名校,上的是211,大学毕业以后工作了半年,现在躺平已经两年了,这就是我身边的人,家长拿他一点办法没有,叫他出门不出门,叫他旅游不旅游。假如说那你谈个女朋友也行,什么都不干,除了拿手机什么都不干,你说到了这样的年龄,他再躺平,他再开始叛逆,是不是比这个难度要大,要大10万倍,所以这个初二的孩子,他现在就出现这样的状态,家长开始去做修正,最起码停止伤害了,接下来做正确的事,给他温暖,让他回到正规的状态当中,初二还真的还不晚,所以我也要恭喜这位父亲他能够有勇气走到这个里面,说明他有多爱孩子,我们看到的是这个家长,这个家庭对孩子是多么的负责。只是我们的爱是带着过往的认知,带着过往的叫习惯,来按照我们认为对的方式,那么现在他发现有问题以后,及时让我们停下来,让我们去了解一下孩子真正的需求,当我们了解他的需求以后,去做懂孩子的家长,接下来去温暖他,一步一步的给他自信,他就会给你完全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