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日记第1109篇
2022年11月08日星期二 晴
家访时家长如何与老师交流。
孩子的日常习惯。
首先跟老师介绍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是不是爱惜自己的东西,拿出的东西会不会归回原位,是不是认真倾听、善于思考、与家人说话是不是态度良好,体质上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平时和小朋友相处是否融洽等。老师只有对孩子的习惯进行了客观了解,在校时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孩子的兴趣爱好 跟老师说说孩子擅长什么,聊聊孩子早教的心得,包括兴趣班、特长等等,这样可以让老师从侧面看出孩子的性格,把握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也方便开学后分配任务,因材施教。
孩子的学习习惯。
大多数孩子都有自己的房间或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老师家访时也会到孩子房间看一下。比如看一下房间摆设,玩具、书本整理得如何,了解孩子平时都爱看什么书,这些常态下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这个空间是否整洁有序,可以看出孩子的生活习惯,也折射出他的学习习惯。
双方的教育观念。
其实,家访是个双向了解、相互交底的过程。不仅是老师在“考察”家长和孩子,而家长和孩子同样也在“审视”着老师。
孩子入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接受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孩子健康发展。所以,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的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而老师也同样需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例如,孩子成长的期望和目标、亲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对孩子教育问题的参与度等,以便更好地影响孩子思维和知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