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小学 紫涵紫萱家长
2022年 11月9日 星期三 雾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可见,自古以来读书都是必不可少也是人类通往文明进步、开阔眼界、实现梦想的阶梯。
古人读书善作摇头晃脑之状,你以为他们都是在唱书吗?古人需要背诵的内容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仅文科需要背诵且理解默写的就要有40万字左右, 像《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论语》《史记》《汉书》《四书》《五经》……等等都是必修课,然而这些课程二十岁前就应该完成,不然,你就算是一个年纪大的后生了。后来经过县试(相当于现在的中考)、府市(相当于现在的高考)、院试(相当于研究生)、乡试(相当于公务员考试)、会试和殿试(两者相当于国家公开选拔中层政府干部,县处级干部以上,是国家高级干部培养的后备库)。层层考试选拔来完成心中的远大抱负。古人读书和现在相比较,还是有很多困难的,一是能够读书进学堂的人群并不普遍,二是没有印刷术和造纸术的时代,没有书可以读,而是需要手抄,三是像穷苦人家的孩子大多没有机会读书,就算有,也没有地方读书。也许因为环境影响再加上读书机会的难得,也因自身不服输的韧劲,古人穷苦人家走出来的名人更加的珍惜能够学习的机会,像是西汉时的路温舒“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汉朝的孙敬“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晋朝的车胤“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汉朝的朱买臣“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在这种条件艰苦、困难重重的时代,为什么古人还要不遗余力、勤奋刻苦的寒窗苦读呢?其实这也与当时的尊卑制度有很大关系。古代的尊卑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寒窗苦读一来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二来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放眼过去,古人在生活条件低下,物质水平匮乏的时代,为改变命运都能尚且搏一搏,着眼现在不管是在物质基础还是经济发展中都远超古代人的几万倍不止,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难道不应该要更加的勤奋吗?
纵观古今,读书最大的受益人始终是自己。请不要打着为父母读书的幌子去做一些非读书的事情,你所学到的知识是属于自己的,学了,别人偷不走,不学,别人也不会拱手想送。父母的陪伴、焦虑、付出,并不是让你们去为她们的喜好去学习,她们的想法既单纯又简单,只是想让你们在学习的最好阶段,付出自己最实在的努力,获得一份最满意的礼物,成就最好的自己,收货一份最美丽的幸福!毕竟时光匆匆如流水,回首已然非少年。请不要“黑发不知勤学早”,最后空叹“白首方悔读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