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星期一晴亲子日记莒县一中初中部2020级8班驰翔爸莒县第三实验小学2021.9驰程爸1759
心理学家杨杰曾分享过一个案例:他有一个亲戚,下班后便在家里玩手机,孩子只要成绩不好,非打即骂,可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
无奈之下,这位亲戚找到杨杰,想要咨询如何改变孩子的坏毛病。
杨杰说:“你的孩子其实是模仿的你,如果真的想改变他们,可能你要先学会改变自己,别总挑孩子的错。”
这段话说完后,亲戚面色一沉,不耐烦地说:“我都这样过了三十多年了,改起来太难,有什么捷径吗?”
杨杰说:“没有”。
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最后那个孩子也只是上了一个很普通的技校,没多久就开始了工作。
这个案例,其实很值得深思。
2016年,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公布了一组数据,他们发现,那些3-6岁的孩子,尚处幼年阶段,可手机接触率已经高达91%。而处于小学阶段9-10岁的孩子,手机接触率已经与成人无二。
为何会有这样的现象?
大多是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很多父母为了省去麻烦,每当孩子哭闹或者索取陪伴时,便会扔给他们一个手机。
看似这种办法哄孩子十分有效,可到了最后,孩子也会因此失去向上的动力。
包括那些每天在忙着挣钱,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父母,的确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可“缺位教育”会导致的结果,便是让孩子滋生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