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机会,跟丁泓语的爸爸聊天,他推荐了一本书,叫《最温柔的教养》,他说他读了之后受益匪浅,解决了好多他跟老大之间的矛盾,由当初的针锋相对到如今的无话不谈,俨然成为一对好哥们。通过与他的交流不难发现,他在与孩子沟通方面绝对是个行家,于是回到家,马不停蹄的订购了这本书。
因疫情原因,书本迟迟未发出来,终于在等待大半个月后,拿到手,立马开始品读。
此书作者是韩国吴恩瑛,被誉为“国民育儿导师”和“亲子教养之神”,也是韩国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专家医师。此书中主要讲了如何跟孩子沟通,父母的说话之道,是打开孩子心扉的桥梁。吴院长告诉我们,育儿之路非常辛苦,我们都无比的爱自己的孩子,都想好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的赤诚。但是,我们作为家长,作为成年人,总想一蹴而就,按照成人的思想跟理念去要求懵懂的孩子,其实是一种很极端的行为,带来的只有互相伤害。吴院长劝诫我们,要跟孩子讲恰当的话,用案例来讲述不同话术的效果,对我深有感触。
读完此书,反观自己,我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家长,望子成龙,总想孩子按照自己的思维,自己规划的路子发展,要求他们穿什么样的衣服,做什么样的事情,吃什么样的饭,让孩子成为我们任意摆布的玩偶。小的时候,孩子没有反抗的能力,我们觉得孩子就是听话的,是乖巧的,而如今,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维,会跟你抗争,这时的我也是感觉焦虑不安,感觉家长的权威受到了质疑,时刻处于火山爆发的状态,或者沉默不语,或者暴跳如雷,让孩子琢磨不透,妈妈到底怎么了。通过读此书,我也或多或少改变了一些,比如早上孩子穿衣服,以前都是我准备好了衣服,早上会强迫他们穿,因为俩人是双胞胎,我也会不自觉的让他们穿一样的衣服。俩人经常会出现不想穿我选择的衣服的情况,我呢,也是家长式威胁,必须得穿。于是,我喊他闹,美美的心情被穿什么衣服搞得糟糕不已。《最温柔的教养》中就提了此种情况,那就是每天睡觉前,让孩子自己选择明天需要穿得衣服,如果他们不愿意选,那就告诉他们,妈妈选出来后就要乖乖的穿。于是我借鉴此种做法,告诉俩孩子,明天需要穿什么衣服,自己去准备。因为他俩在玩儿游戏,所以告诉我:“妈妈,你帮我们选吧。”我也会强调一下,我选完的话,明天穿衣服就得认可,乖乖的穿上,他们表示同意。第二天早上穿衣服,果然也没有任何反抗,只是有些不舒服的地方需要我帮着整理一下而已。
天啊,原来好多我们觉得暴跳如雷的事情,换个处理方式竟然变得如此简单。其实说白了,这也是尊重的体现。我们总以为孩子小,没啥想法,不需要让他们做主,这就是我们中国式家长的盲区,我也经常反思,从原来的事事包办,到如今,我会选择让他们做主。我会告诉他们,你们是家里的一员,家里的事儿需要你们来参与,来做决定,他们也会哈哈大笑,跟我说:“妈妈,我们是大人了,这个家我们说了算!”虽然他们不懂说了算的真正意义,但是我需要让他们拥有主人翁的意识,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多么重要,让他们的成长更有尊严。
书中讲了好多案例,都是普普通通的真实写照,我们中国式父母太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会对孩子表达爱,总是那么生硬,我们这一代也是中国式教育的受害者,未曾体会过来自父母赤诚般爱的表达。如今的我,会毫不掩饰的对孩子表达爱,会拥抱他们,会跟他们说,宝贝,妈妈爱你们一类的话,可能对于外人来说,我们的这种表达太难为情,其实不然,孩子需要我们爱的表达,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吴院长提的很重要的一点也是,不要吝啬对孩子的爱,爱不是溺爱,而是让他们能时刻感觉到爱的存在。孩子喜欢父母说爱他,拥抱他的感觉,所以,也请大家敞开怀抱,多拥抱一下自己的孩子,多跟他们说,爸爸妈妈很爱你们,超级爱!
还有一点,也是我的感悟,那就是换位思考。中国式的父母,中国式的指令,总是教育出一批又一批权威式的中国式家长,一辈辈遗传,只知道我是为你好,你得听!我是对的,你得照着做!殊不知,孩子的思想是单纯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式的正确理念,反而会觉得自己的父母太强势,不可理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随着孩子长大,可能我们就失去了跟孩子成为朋友的机会。我一直在规避这个问题,比如孩子打破了水杯,好多父母可能会大声呵责,为什么不拿稳,为什么这么不小心,本来就已经害怕不已的孩子,听到父母的埋怨,可能一下子就委屈的大哭起来,中国式家长此时会怎么样呢?对,会继续气急败坏的说:杯子都打破了,还有脸哭?哭什么哭?一边子去!大家会不会想到这个场景?肯定会,因为,我们的童年或多或少会遇到过。我的俩孩子也出现过这种打破东西的情况,此时的我知道,孩子在害怕。我们换位思考一下,此时如果是你,你希望自己的父母如何做?我想,如果是我,我会希望爸爸或者妈妈,赶紧抱一抱我,安慰一下,关心一下,问问我
有没有扎到,有没有吓到?轻轻的告诉我,只要你没事儿就好,爸爸妈妈会收拾干净,你乖乖的在一边坐好!所以,我也是这么对孩子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即使再心疼我刚买的漂亮的杯子,我也会先关心孩子,让他们知道,我是理解他们的,懂他们的。换位思考真的很重要,我们需要时刻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来对待一些事情,同理,我也会在一些事情上,让他俩站在我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我收拾完卫生,他俩又把玩具垃圾扔的到处是,我也会忍住脾气,让他们想想,如果他们是妈妈,我破坏了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会不会不开心?他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人忽视,接下来怎么办,乖乖的收拾玩具收拾垃圾,如此而已,没有咆哮,没有孩子的不安,一切就是这么自然。
虽然没有全部吸收书中真谛,但是我们一直在摸索中进步,这也是一种收获,以上只是自己简单感触,在此分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