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3日,星期日,天气多云。
“一个孩子应该经历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到错误的惩罚。”
自然后果法,是指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产生思考,进而自我纠正,这比来自父母外力的惩罚更为有效。
比如孩子磨磨蹭蹭不写作业,可以适当提醒孩子,如果他依然不写,那就让孩子体验熬夜犯困着写作业这种难受的感觉,或是承担没好好完成作业而被老师批评的后果。
慢慢的,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开始自我改变。
在自然后果不适用的情况,家长可以在思想教育后,让孩子付出实际行动,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责任。
比如孩子打人,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小朋友准备一份礼物,并真诚地向他道歉。
除了自然后果法,家长还可以采用让孩子失去某些特别待遇、禁止某些权利的方法,而且最好是提前和孩子约定好。
比如:孩子玩完玩具总是不收,把家里搞得很乱,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下次不好好收拾玩具,就没收最喜欢的玩具一个星期,并严格执行。
用事前立规矩,代替事后惩罚,更有利于规范孩子的行为。
有句话说得很好,好的教育,应当是唤醒,而不是驯服。
教育孩子,家长不要太依赖“惩罚”的方式,而是多用启发、提醒和信任,向孩子表达一种正面的期待、积极的暗示,才会激发孩子内在的成长动力,懂得自我完善、自我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