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这几天我听到的《被忽视的孩子》这本书,本书的作者是临床心理学博士,从事临床心理工作近30年。在这30年的心理工作中,作者遇到了很多难解的困惑,很多来访者口中的原生家庭都非常不错,甚至有些人觉得自己童年棒极了,但是就是在成年后感到非常痛苦,走不出自己的困局,活得非常的自责、纠结,不停地质疑自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想要自杀,但他们找不到原因。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感觉没什么,但就是觉得不开心”,“即使有很多朋友,但也依旧觉得孤独”, “周围人认为自己很优秀,但自己就是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还有很多家长会问说:“我已经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尽力去爱孩子,但是为什么孩子还会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问题”。
我们是否被情感忽视过,以及情感忽视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很多人会问:“我们努力挣钱,好吃好喝地供着,提供好的教育资源,还不够么?重视情感需求会不会养出一个矫情的孩子,天天陷在情绪里面出不来?”但临床事实是,大量的陷在情绪里面出不来的孩子,正是那些曾经被忽视的孩子。
其实不论家长用哪种方式教育孩子,都希望孩子自己有能力认识和管理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但要孩子形成这个能力之前,家长先得做个榜样,首先要做的就是关注他的情感,只关注还不够,你还得帮他去消化,你消化之后,再反馈给孩子。
情感忽视的问题就在于,孩子在父母长期情感忽视下,情感出现空洞,就更不要提去管理和控制情绪了。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容易造成情感忽视的十二种类型的父母,其中因为个性因素导致情感忽视的情况就属于比较难改变的,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
这十二种父母类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和父母个性、情绪相关。其中包含自恋型、成瘾型、抑郁型和反社会型。
以上这些因为父母个性导致情感忽视的五种类型,在对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是比较棘手的。因为他们很难从家庭中获取支持,他们除了要面对自己的情绪困扰,还需要对抗家长的干扰。
那么第二大类,是父母由于现实因素导致情感忽视,比如离异/丧偶,照顾伤病家属等。全家的精力都在那个需要被照顾的人身上,孩子可能生活上都需要独立照料自己。很多孩子很小就要自己做饭,帮忙照顾病人,小的时候可能表现得像个成人一样,但到了青春期就会变得崩溃。
第三类则属于由于教育上的认知错误造成情感忽视类型的父母。包括五种:专制型,放纵型,“都是为你好”型,成就/完美导向型,“孩子即父母”型。前面的类型都比较好理解,重点了解下下面几种类型,
成就/完美型:孩子能否成功,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拼命创造好的教育环境,但他们关注的重点在于,孩子是否比别人家孩子优秀,至于你心里想什么,这类家长完全无视,还会担心孩子想多了肯定会影响学习。这类孩子通常很优秀,但内心感觉到空洞,无意义,提不起兴趣,感觉不快乐,但又说不出什么。
还有一类父母养出的孩子也会非常优秀,但他们的优秀不是像成就型父母那样下功夫逼出来的,这类父母对孩子的逼迫是藏起来的,但孩子能够感受得到。这种类型就是持有“孩子即父母”观念的父母。很多人在成为父母这件事情上是无能的,所以逼迫孩子替代父母承担父母的责任。孩子像小大人一样成熟,在过去多子女的家庭中很多,但现在也在年轻人中非常流行。很多年轻的父母期待教会孩子懂得关心体谅别人,为父母着想,期待激发孩子的责任感。但这种过早成熟和懂事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责任心过度,但却不了解自己的感觉,把自己的价值感捆绑在责任心中,而缺乏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
最后一类父母就更常见了——“都是为你好”型。大部分的孩子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为你好”,他们确实是真心为你好的,但是他们本身也被情感忽视过,因此他们缺乏情感上的共鸣,他们只能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孩子,并根据他们的需求去照顾孩子,我们最熟知的就是“有一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
然后书中介绍了被忽视孩子的十个特征,自我关怀的技巧,及终结恶性循环,让孩子拥有你所缺失的东西,就不一一说明了,最主要的我们最先要做的事情还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去关怀滋养自己。
如果你具有 “空虚感”、“反依赖”、“感觉自己有致命缺陷”这几个特征,那学会关怀自己尤其重要,因为你要想给予孩子关注、重视和爱,就得自己先拥有这些。
就像一些在怀孕或者在哺乳的妈妈一样,在这个阶段她们最重视营养,因为只有她们自己的营养充足了,才能把孩子养好。如果妈妈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孩子也不会健康,我们的情感也是一样。
当你是不快乐的,充满空洞的无意义感,也无法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先给自己补充“营养”,关爱自己。只有你的油箱加满油,你才能有更多的动力和能量去关注孩子。
再就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怎么在那个当下给予有效的共情呢?
讲个这样的例子——当孩子遇到校园霸凌的时候,不少家长会问:“为什么要欺负你,不欺负别人?” 这里孩子就会遭遇急性共情失败。这样回答的家长会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难以关爱自己和他人”以及有“述情障碍”。
因此,如果你具有这两个特征,就要特别关注,是否在孩子遇到危机时刻时,你没有给予有效的共情,而给孩子造成严重的情感忽视。
针对这个困难,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小技巧,我们可以直接拿来用,来帮我们在孩子出现危机时有效地缓解情绪。
1.拥抱
当你发现孩子不对劲时,那就及时给孩子一个拥抱。这里不需要说什么,抱抱孩子,就这样简单的拥抱就可以帮助孩子放松紧张的肌肉,提升他的血清素水平,帮他缓解情绪。并且你身体的温度,可以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你的关爱和接纳,让他的情绪流动起来,为你们后来的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沟通
有了良好的氛围基础,我们就多花一些时间陪陪孩子,和孩子聊聊他所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当孩子遇到比较大的变动时,去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意识到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并教会他表达自己的感受。
3.反向原则
想一想,当你遇到升学压力、人际困扰、校园霸凌时,你希望父母为你做些什么?那你就去为孩子做这些事情,然后再根据孩子的反馈去调整你的做法,这样你就会越来越熟悉孩子对你的需要是什么。
我们依然要强调,每个父母都会经历教育上的失误和挫败,即使是熟知儿童心理学的专家也不例外。因此被情感忽视过的你,让孩子拥有你所缺失的东西会遇到更多的难题,所以不要强求自己做一个满分的父母。只要你按照我们的一些小技巧去练习,孩子看到你的改变以及你为他所做出的努力,哪怕仅仅是在他遇到困难时一个简单的拥抱,也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请相信正在成长变化中的孩子的复原力会是惊人的。
最后,我想说,无论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情感忽视多么严重,你都不能放弃,现在这一刻,我们自己才是命运的主角,我们可以通过自己重新修改脚本,改变我们及孩子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