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7日 周三 安丘周坤
今天晚上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课程继续,武校讲的主题是《家庭教育指导基础知识六——家庭教育类型、态度》。
武校总结了家庭教育类型:
1.专制型:父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老子说了算)2.溺爱型:父母百依百顺,过度尊重,过度保护,越俎代庖;孩子犯了错,不愿批评,不忍批评,不敢批评。(孩子是用来爱的)
3放任型:对子女的言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不对孩子进行控制(树大自然直)
4.权威型:有明确目标,宽严相济,(和善而坚定)
第二部分:家庭教育态度
1、严慈相济 爱而不娇
①满足需求 拒绝欲求
需求一努力满足一慈的表现
欲求一拒绝满足一严的表现
根源:之前没限制,一味满足
问题:无感恩之心,一旦被限制便起情绪
积欲成恶一恶不积不足以毁身
②呵护过度 爱变错爱
无微不至的爱一动机
其实是伤害一结果
古人认为,小儿得病有三大原因:
受难于天时,受难于父母,受难于庸医。
③父母爱子 为之远虑
富人思来年,穷人看眼前
穷人和富人思维最大的差别就是:大多数人想的和做的就属于穷人思维的产物。少数人想的和做的就属于富人思维的产物。因为富人少,穷人多。
2、遵循规律 循序渐进
①遵循规律,顺应发展
②从量到质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基本的法则,古代圣贤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指出“拔苗助长”的危害。违背这一法则,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境况。问题是这一看似简单的法则在父母们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下被屡屡违背,给孩子定下的目标住往超过孩子的发展能力,使孩子处于一种受压迫的境地。经常违背该法则、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身心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对孩子的学习负荷量适度把握不准,对学习负荷过大的危害认识不足。《学记》提出了“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的著名的教学思想。“学不躐等”就是“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的学习。做遵循规律的教育,就是做体现人性的教育。教育面向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育要传递生命的气息,要顺应生命的本质,要尊重生命的绽放,就必须体现人性,坚持教育的人性化。
3、全面发展,因材施教
①全面发展,关注特长
②针对个性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指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扬长避短是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因材施教最早是孔子提出的,这也是孔子在教育上的主张之一。“因材施教”集中反映了孔子对受教育个体的关注。
4、夫妻同心 其利断金
①统一思想,态度一致
②长幼无别,一视同仁
③前后一致,一以贯之
家庭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出现分歧,那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就大跌了,家长的态度越是坚定,越是一致,辅导孩子学习就会变得越容易,所以家庭还是要确立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助力孩子成长。教育孩子,父母站在同一条线上,能让孩子相信父母,对规则更有效的执行,也更能建立起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其实,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和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和方式,孩子只会把你撞飞。而父母互相拆台,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结果最大的受害者,也是孩子。李玫瑾教授曾经说:“管孩子,只需要一种声音。”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优秀的父母,都懂得教育“结盟”。家庭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父母一场爱的“合谋”。用爱和陪伴铺设孩子的成长之路,才是父母对孩子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