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张老师的《登门槛效应》,张老师解析利用“登门槛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非常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尤其是《利用“登门槛效应”修复关系》的三个层次,我深有感触。
第一个层次是“投其所好”。记得大宝在沉迷游戏,自我封闭的那段时间,我好想走进他的心里,想让他从手机里走出来,哪怕抬起头来看看我,多回应我一下也行,可是游戏比我重要多了。我也是黔驴技穷,当时还特意去关注他玩的游戏,去了解与“王者荣耀”里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人物关系,借此来和他讨论游戏里的人物事件。他也稍微有反应,还说要教我玩游戏。后来他自己寻找到了另一种能代替游戏的方式---音乐和吉他。音乐总比游戏要好。一开始他是借别人的吉他自学入门,我看他真的热爱,过一段时间就给他买了属于他自己的木吉他。他狂热喜欢周杰伦,有关周杰伦的海报等他都有买,我也支持,给他买了。去年周杰伦出新专辑,他跟我说想买专辑。当时我心里认为没有必要买,在手机app里听听就好。可是为了“投其所好”还是给他花了这几百块钱。我还记得我说过,如果周杰伦在内地开演唱会,我也会给你买票去看。周杰伦的粉色尤克里里,周杰伦的写真,周杰伦的海报……都是他的“爱”,都是我“投其所好”。
他也感受到妈妈对他的支持,对他的理解,关系自然好了很多。以前沉迷游戏,不和人交流,不出门,不社交,让人怀疑有抑郁症的孩子变阳光了,游戏在他嘴里成了“没味道”的东西,而吉他和音乐是射进他心里的阳光。自然我们进入第二层次---愿闻其详。儿子喜欢音乐,喜欢那些有音乐才华的歌手。如周杰伦,王力宏,陶喆,邓紫棋,听的歌也是八十年代后的经典曲目。他总和我分享那些我这个年代的歌曲,会问我这首歌我是否熟悉,为什么好听之类的话。我一边听,一边感受他对音乐的独到见解和鉴赏,我说我们都没有音乐细胞,你差点被妈妈耽误了。“登门槛效应”的第三个层次是“求其帮忙”。张老师说“求其帮忙”是对孩子的认可,是对孩子的信任,抬高了孩子的心理地位,使孩子获得了心理上的优势……说的太好了!对于男孩,妈妈就是要多多利用起来。在大宝成长过程中,我有过很多包办和代替,现在他十六七岁了,要让他一下子改过来当然不现实,但是自从和他的关系融洽了,他也渐渐贴近我的心。会很细心观察我的情绪,会在我请求帮忙的时候帮助我做家务。记得圣诞节还给我送了圣诞礼物,昨天还说,等他赚到第二笔钱要给我买一个包……儿子越来越温暖,越来越阳光!
整个调整的过程,有很多话想说,但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总之感恩遇到的每一个老师,感恩自己,感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