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 第98篇
2023.01.24农历 正月初三 星期二 晴
作为父母,不可否认,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最好的状态是子成龙,女成凤。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常听一些家长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时,我总是在心里默默叹息: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总是拎不清轻重,该管孩子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却使劲管。
殊不知,管教孩子多一分,少一分,都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央视主持人董卿,曾经在《开学第一课》中说道: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
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为人父母,真的是有时限的,而这个有效期只有10年。
那么,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该怎样管教孩子?何时该管,何时不该管?
父母若做到“五不惯”,孩子长大后会更有出息。
五不惯,孩子将来更出息
1、孩子任性妄为,不惯每个孩子都有任性、不听话耍赖的时候,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很多父母的反应,大致分为三种:
一是冷处理,你哭你的,我忙我的;
二是责骂威胁,不听劝告,就棍棒伺候;
三是妥协,心软地做出让步。
不满足就耍赖、哭闹,生活中有太多的孩子尝到了通过“哭闹”争取到“福利”,于是频频用出绝招“要挟”父母。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则。
不能总是对孩子妥协,你妥协的次数多了,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判断,即只要坚持哭闹下去,总能得到我想要的。
很多研究表明,孩子3岁之后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条件都是“试探性”的。
即孩子提出来的条件,有时候并不是他真的想要,而是只是试探一下父母的底线。
3、孩子不做家务,不惯
如今,社会上的“巨婴”越来越多,哪怕成年了还是离不开父母,哪怕工作了还是要“啃老”。
不要责怪孩子变成了“巨婴”,那是父母曾经种下的“恶果”。
父母的过度包办,让孩子从小就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
4、孩子没有教养,不惯
一个孩子缺乏教养,往往会有这样的表现:
自私,眼里只有自己,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说话的时候没有分寸,不懂得尊重别人;
不懂得收敛自己的情绪,乱发脾气……
5、孩子习惯不好,不惯
小时候会多少知识、了解多少技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终身陪伴的好习惯。
比如做事情有计划、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对人和善谦虚等等,这些习惯是孩子未来前进不息的内驱力。
孩子习惯不好,一定不能惯。截然不同的习惯,注定了孩子未来的走向会全然相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哪有什么天生学霸,不过是好习惯的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