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32期敏坚持分享第489天:1.20。
四、焦点解决谈话思路:
1.正向开场2.收集信息,建立关系,区分来访者三大类型。
尽可能的尊重、亲和及共情来访者,永远站在来访者一边,就来访者的话题开始引导,给予许多的赞美和鼓励。慢慢来。了解来访者,抱怨背后的正向期待,肯定抱怨的细微观察。引导来访者从负向的抱怨转向懂得欣赏生活中的正向、值得肯定的部分。
消费型:
思路:
主题,目标,资源,一小步,总结反馈。先确定主题,再确认目标,不要把主题当做目标。
目标好奇三问:
是什么让你希望有这个改变?这个改变如果实现了会与现在相比有哪些不同?这个改变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目标的特点:正向,所欲,具体,可行,当下,具有人际互动情景。
注意事项:先定主题,再定目标,目标多时需要进行排序,以当事人为主,顺势而为,不以改变为目的。
希望别人改变时怎么办?
好奇:是什么让你觉得妈妈改变了,你就好了?
愿景:你希望妈妈有什么改变?
意义:妈妈改变了对你有什么意义?困难的点有哪些?转机的点有哪些?
循环:如妈妈改变了,你会怎么样?当你怎么样时,妈妈又会怎么样?
归位:
现在你做点什么妈妈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资源:
资源三借力:过去,未来,重要他人
一小步
总结反馈:
赞美,桥梁,建议
五、常用技术汇总:
1.通用技术
赞美:
一个目的:创造改变的动能,看到优势资源,提升自尊感,
建立正向、合作的咨询关系
两大素材:
重新建构,找到难能可贵的地方,重新建构是心里有,赞美是嘴上说,停止做错也是赞美的向度。
三个条件:
真诚、具体、叫出名字
四种形式:
直接赞美:点出优势所在
自我赞美:意识化后续行动
间接赞美:巩固人际力量
背后赞美:提升赞美效能。
关注人是第1位的,先同理当事人的情绪,以当事人的知觉或感受为准,以事实为依据。
2.目标:
咨询师要相信当事人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咨询师要有重新建构的能力,要能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正向行为。咨询师要在充分接纳、认可来访者状态的基础上使用。
向未来借力:
奇迹问句:
如果有一天,一觉醒来,发现奇迹发生,你的问题都解决了,你会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如果墙上的钟看到你的改变,它会说些什么?
如果下周你来的时候,你告诉我你想要的改变已经发生或者是发生了一点点,那会是什么?
水晶球里有个你,他不是现在的你,而是未来的,是烦恼已经解决的你,你看到了吗?跟现在有什么不同?
假设问句:
如果可能,你最希望发生的、最理想的结局是什么?
如果有一天,你走出了情商的阴影,你会看到自己在过什么样的日子?
向重要他人借力:
关系问句:
是什么让你希望爸爸注意到的呢?是什么让你希望在天堂的奶奶注意到的呢?如果你变快乐了,又对堆谁最有影响?他的反应会对你们之间的相处有何影响?
奇迹问句是天上的云,评量问句是进步的梯。
当你再进一分时,他会看到你跟现在有所不同?需要什么才能继续维持这个分数?
是什么让你给自己打一分呢?你自己怎么看这个分数?这么不容易,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你希望你的分数接下来有变化吗?你希望自己这个分数有什么变化呢?提升一分以后跟现在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
后续咨询(EARS询问):
引出例外:引导当事人讲出发生了什么好的改变?
扩大:详细叙述改变,说明改变发生时与问题发生时二者有何不同?
强化:赞许当事人在有效改变发生时所呈现的成功和力量。
再次询问:
还有什么是比较好的?这一周以来有了哪些变化,怎么有这些改变的?是怎么做到的?没变化或者更糟糕了,探讨为什么没有变化?为什么没有更糟糕?
好句:
他一定有他的道理,在他的世界里他是对的。
赋能自己要先有能,赞美自己要先看到美。
接受生命的限制,但绝不放弃希望。
痛苦就先痛着,痛苦可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不是别人难搞定,而是自己能量不够。
跟孩子老师沟通,做正向过滤器,搭建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有利桥梁。
每一个抱怨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向的期待。
知道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但是家长还是要推动、指导,孩子感到的不是被期待,是对自己的否定。
有关系就是没关系,从很小的点开始。
孩子当成有思想的人,不随便安慰,暗示他是弱者。
家长照顾好自己的期望、希望,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孩子。
孩子讨厌的是家长自以为是的态度。
太心急,会连沟通的机会也没有。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结局。屡败屡战,不看屡战屡败。
关系大于方式,方式大于内容。
标签怕水,持续浸泡,不知不觉就掉了。
不要太执着于正向,关注人才是第1位的。
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
赞美的背后是态度,赞美的关键是态度,态度的修炼需要持久的浸泡。
不为赞美而赞美,找到他在乎的赞美,注意语气、语调正常地赞美。
赞美与重新建构都是我们的表达方式,并不一定要得到人家的认可。
当聊到他的在乎点时,本身就是一种赋能。
孩子需要的不是赞美,是看他关注什么,能做到哪些?怎么做到的?
保持不知道的心,更好的帮助他,把他当专家。
与其教当事人新的,不如先探讨他自己已经会的,人在困境中是很难学会新东西的。
多做对的,就无法做错的。
家长该强硬时要强硬,关注正向,坚守规则。
尊重在于内心,需要长时间的修炼。
问题背后是目标,抱怨背后是期待,困难背后是机会。
关系要有边界,没有边界的关系是灾难。
不做烂好人,平静的拒绝,守住自己的边界,也不影响别人。
怎么理解孩子?在他的世界,他是对的,试着进入他的世界,行为背后的在乎是什么?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反反复复。
心里有力量,才敢维护边界。敏感是因为力量不足。
容易发脾气可能也是力量不足。
走进孩子的世界,找到他的脉络,链接情感,情感,感觉你爱他,在乎他。
爱是生命的养分,它可以慢慢让人积极乐观。
相信是一种感觉和能力。
幸福是与重要他人的关系,多一些爱的记忆才会有情感链接。
一切的一切最终都是关系,对于学习困难的孩子,与老师的关系很重要。
不关注人,就没有情感的链接。
倾听即疗愈。
关注人是第一位的,说明他是有价值的。他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自身的力量会增强。
有冲突说明孩子长大了,这是在倒逼家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