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团队32期敏坚持分享第469天:12.31
如何优雅地教出好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开始
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是众多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理孩子的内在,觉察自己的姿态,不高高在上,不口是心非,是你与孩子的沟通最真诚的开始。
拥抱孩子的坏情绪:
一个青少年顶撞老师,表示内在的愤怒压抑不了,以激烈的方式表达,有时也非他们所愿。孩子顶撞师长显然不恰当,但是顶撞师长的现象,从30年前就时有耳闻,只是现今人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这个现象值得教育者深思,我们正创造什么样的环境给孩子?如何应对顶撞老师的孩子?谆谆教诲?严厉指责?曲意讨好?或者不在乎其他?按照萨提亚模式的四种应对姿态,读者不妨检视自己过去的应对姿态,再检视自己可以如何更改惯性。我选择的方式,是先同理孩子的内在,再导入规则讨论,让孩子学会负责任,如果是该校老师,我会执行规则,这是我的大方向。
让孩子学会负责:我停顿下来,让孩子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我深知一位父亲缺席的孩子心灵里面有多么压抑。这些情绪常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一个背负自我与家人期待的男孩,可能也不允许自己难过,因为要表现的更坚强。我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教育者,只是个陪伴的人。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帮助他建立规矩,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欣赏自己的努力,帮助他设定成合理的目标,以此来建立他的自我价值。
我相信他的坦诚与勇敢将是他以后最大的财富。要与孩子或学生沟通,我通常邀请父母:先整理自己的姿态,安顿自己的内在,尽量以沉静安稳的语气谈话。交谈的时候,我希望老师与父母能够关注孩子的感受,因此切入感受的问话,已经成为我的对话习惯。一般人常找不到感受,因此我建议老师以“正向的好奇,封闭的选项”进行对话。当我开启自己,便是要展现更大的同理心,我视为展现接纳的一部分,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处境。切入感受成为我对话的主要脉络。当孩子愿意负责任,出现了正向的选择,我通常以积极的好奇,让孩子更意识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