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忙乎学校的事情了,从心理上也做好上班的准备。下午忙里偷闲带着孩子们(我女儿、侄女、侄子)一起出门到小区外的公园溜达一圈,孩子们玩得开心,我也锻炼了身体,乐得自在。深感:如果想让孩子放下手机,我们也应该更有趣味才好。
今天晚上读的是萨巴瑞《父母的觉醒》第二章生儿育女的精神起源——孩子如何使父母觉醒?
许多父母还是坚持采用不开明的方法教养孩子……他们会表现出失望,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自己竟然比儿女更加需要转变思想。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进步,是因为孩子能把我们带回残留的记忆之中,体验过去的情感波澜,唤起我们深埋内心的情感,从而帮助我们看到最本真的自己。
解决办法就是有意识地医治过去的创伤。孩子能映照出我们的不觉醒,这意味着他们赠予我们一件无法估价的礼物。
我们同孩子的互动,往往是依据自己接受教养的经历。无论我们抱有多么好的动机,我们还是会不知不觉地在孩子身上复制自己的童年。
这段话我认为原文中写的非常好,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在召唤着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觉醒,那就会用完全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带给我们的机遇:它能促使我们学习与成长,变成他们真正需要的那种父母。别忙着对他们做出反应,先检视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做出反应,只有通过这样的探问,我们才能打开内心的空间,为觉醒做好准备。
试问自己,如果我们自己的心灵都不能实现自由,又怎么能在现实世界里为孩子提供引导和呵护,并坚决地为他们消灭一切形式的精神桎梏呢?因此,解放自己,摆脱不觉醒,就成了走向开明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