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团队32期敏坚持分享第499天:1.30。
正面管教工具:
避免借题发挥,要对孩子的体验表达你的同情和理解。
不要把自然后果强加给孩子,但要让孩子体验他们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自然后果,不要在自然后果上施加责难、羞辱和痛苦,也不要包揽孩子遇到的困难。
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只要可能就给孩子提供选择。
记住,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是一个荒谬的观念。
孩子感觉更好时才会做的更好。
把不良行为转向有贡献的行为。
你如果希望孩子们控制他们的行为,你就要做自我控制的榜样。
逻辑后果不适用于大多数错误目的的行为。
要自始至终和善而坚定。
通过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
逻辑后果并不是处理大多数问题的最佳方式。
第六章:关注与解决问题。
把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小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当你习惯于某种思考方式时,即使是小的转变也可能很困难,但是一旦转变之后,你可能会惊奇:我怎么就没早点想到呢?然后,事情就很简单了。孩子们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孩子们会开始做出更好的行为选择,因为这对他们有明确的意义,因为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尊重的对待其他人的感觉确实很好。大人们面对的挑战是要放弃自己的疯狂念头--人要先受到伤害,才能更有收获。因为这种观念在我们的文化中太根深蒂固,以至于我们必须通过伤害孩子来教给他们分辨对错。关注于解决问题与关注于惩罚,甚至关注于逻辑后果相比,会营造出一种非常不同的家庭氛围和教室氛围。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会因此而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如此。很多父母和老师都告诉我,当他们关注于解决问题时,权力之争大大减少了。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当大人可以花时间训练孩子,并且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时,孩子们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并且能想出许多很有创意、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来。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
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
例如:在班会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头脑风暴,对迟到的同学讨论逻辑后果,同学们列出来的后果清单:
逻辑后果是用来伤人的,关注于过去,更像是惩罚,让两个孩子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忘掉逻辑后果,对迟到的同学准时回到教室的解决方案做一次头脑风暴。同学们列出来的解决方案清单:
第2个清单则不论看上去还是听上去,都更像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他关注的是帮助这两个学生在将来做得更好,其焦点在于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第1个清单是用来伤人的,第2个清单是用来帮人的。
只要增进孩子受尊重感和责任感,孩子一定有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要给孩子机会,孩子们会比大人更善于解决问题。
班会的价值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教给孩子们有价值的生活技能。
当孩子洒了牛奶的时候,孩子决定(因为你问他应该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去拿海绵和毛巾,这就是3RH(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你就是在教给孩子生活技能,并且为孩子提供机会发展他对自我能力的感知力。
当你十几岁的孩子晚上回家晚了,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在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以后(常常就到了第2天),你让孩子和你一起做头脑风暴,以找到对双方都尊重的解决方案,这就叫3RH(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而你就是在教给孩子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并且让孩子明白要尊重你的要求。
当你的孩子玩球时打破了窗户,你俩决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起修好玻璃(所需材料用孩子的零用钱来购买),你就做到了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只要你不责备孩子,并且把错误看作是学习的机会,你和孩子就不但在练习解决问题的技能,而且是在相互尊重,并且会共享高质量的亲情时光。
在关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内在的、价值无量的人生技能就是让孩子知道“冷静期”的价值。在试图解决问题之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让孩子理解并学会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当我们心绪烦躁并且受“原始脑”支配时,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很困难的,那里唯一的选择是战或者逃,等到我们冷静下来,并且能够重新接通理性大脑时,才有出有问题的解决,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