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独立性、自尊心空前的强烈,而实际上其心智和能力又无法支撑其独立性,满足其自尊心。这就出现了外在和内在之间的矛盾,显示出来的就是一种“叛逆”,尤其是从小倍受娇惯的独生子女。这时,师长的说教、家长的打骂会让他更加觉得是父母在控制自己,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又加剧了这种叛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思维能力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他的眼里,很多事情是不符合自己的认知的,有种“不顺眼”“都和我过不去”的错觉。
于是有些孩子就用不听话、不学习、离家出走、早恋、沉迷游戏、自残等错误方式消解自己的情绪,并向家长“示威”施压,获得存在感。孩子叛逆期,说教不听,训斥不怕,就是和家长唱反调,令家长非常头疼,一时手足无措。
其实,孩子能否接受家长的教育,关键取决于孩子在内心如何看待家长。如果孩子本就厌烦家长,甚至对家长有些行为瞧不起,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这种情况下家长越努力教育,孩子反而越反感!
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最可依恋的对象,如果家庭不能提供温暖,平和的成长环境,父母依然采用过于严厉,简单说教的方式,只能让孩子的心离家长越来越远。双方这种极端的情感距离等于在激发孩子的叛逆意识,把孩子逼向家长期望的反面,导致过激行为的产生。这也是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叛逆行为甚至离家出走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