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的学生能反映出了有“问题”的家长。同样一个优秀的学生成才的路上也离不开家长背后用心的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观看了老师的讲座让新晋一年级家长的我受益匪浅。我也边听课边记录了老师的建议和方法。作为80后我们这一代,我们的父母是不懂怎样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的,在他们物质匮乏的年代,这些他们根本也考虑不到。学习方法可以说完全靠自己领悟,比如我们写作业的时候大人还在旁边看着电视聊天不亦乐乎,有时会注意到我们就撵到其他房间写作业。我们作为家长后吸收了一些西方教育理念,比较民主,比如现在的学前教育注重蒙氏教育,解放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方式应试教育将来的考大学就业还是注重高学历高文凭,所以孩子还没上一年级我开始就焦虑了,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一个合格的家长。有时我觉得一年级孩子没必要这么累,担心在孩子完成老师放学后布置的小任务后再给她布置别的小任务,会打击到她学习的兴趣。孩子爸爸较我而言是严格的,可能不会有这方面的担心。感觉这个劲很难拿捏,自己也在矛盾中。
那怎样才能解决我这类家长的焦虑呢?我想看了老师讲座的家长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我收获的是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制定一些合适的小计划。我之前只所以跟孩子爸爸教育理念不同,只知道好习惯的重要性,但不知道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来立规矩。“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习惯应该贯穿在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所以就要从小养成。听了老师的讲座我也在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陋习,孩子小的时候总觉得孩子还小,有些事喜欢包办,如今看来这些不起眼的事是在遏制孩子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有些能力发展滞后还责怪孩子。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做一个智慧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学会倾听孩子意见,进而家长与孩子一起修改张贴在显眼位置共同遵守,而不是高高在上只有家长下命令。用好习惯代替坏习惯。树立学习的榜样,低年级孩子自制力差,只能依靠父母来监督和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那么孩子的榜样就是父母,孩子学习时家长不能捧着手机看手机,要想孩子喜欢阅读,家长首先应该制造阅读的氛围,把书放在随处可见方便拿取的位置或者陪孩子亲子阅读。也要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玩亲子游戏,让孩子的需求得到积极的回应和安全感,哪怕当时办不到也到说清楚。做一件事很容易坚持做一件事就不容易了,持之以恒的坚持不仅考验的是孩子,更是考验我们家长。怎样才能养成坚持的好习惯,我想到了把每个好习惯小计划进行打卡记录,21天好习惯养成法。还有讲师提到的要多跟任课老师交流,我总觉得会打扰老师,其实老师可能更喜欢家长跟老师反馈和问一问孩子的在校表现。让孩子在老师的栽培和家长的监督下得到更好的发展。最后感谢老师讲座,视频内容值得反复观看学习和吸收,做一个在孩子学习路上的指明灯,为这艘小船去向更远方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