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晴
在美国教育界,将批评定义为constructive feedback,翻译过来就是“有建设性的反馈”。也就是说,批评是一种反馈,是对孩子行为、表现的回应。正确的批评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必须要对孩子有帮助、有益处。父母想要孩子意识到问题,并及时改正,不妨采用这“二八定律”:两分道理,八分共情。教育家贾荣韬分享过一个经历。他的儿子骑自行车撞了一个小孩,虽然只是皮外伤,没有大碍,却花去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儿子出于害怕,不敢回家。贾容韬没有着急批评,也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先共情儿子:“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你不必太责怪自己,谁能不犯一点儿错呢?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谁会无端给家里添麻烦呢?”然后,他还帮儿子修好了自行车。
见父亲如此理解和接纳自己,儿子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我要是骑慢点就能绕过孩子,也就能避免这次事故。”贾容韬这才开始输出自己的道理,告诉儿子各种交通安全知识,这次,儿子听得十分认真。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道理之前,我们要先给孩子多一些将心比心的共情。激烈尖锐,解决不了问题,和风细雨,才能把话说进孩子心里去。
记得女儿小时候,打破了桌子上的一个玻璃杯,自己去拿垃圾铲和扫把清理玻璃碎渣,我问她有没有受伤,她这才说手指破了一点皮,我问她为什么不告诉大人呢,她说害怕大人骂。我告诉女儿说打破一个玻璃杯不要紧,最主要是人不能受伤,以后要注意安全哦,想喝水要让大人帮忙倒水。女儿这才坦然面对,不再惊慌失措。要是一看见孩子打破东西,家长就拼命责骂,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胆小,越来越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