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真的是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为名宝贝和我班里的瑜同学。
他俩应该是有着差不多的境况,都是老师家娃儿,有个容易焦虑的家长,看着瑜同学我总能看到名宝贝的初中,想想就崩溃。
今天儿子又一天两次被数学老师点名批评了,听令而动,他总是做不到,没有规律没有计划,东西乱糟糟需要用的东西容易找不到。今天上午因为找不到练习本,下午因为忘了带课课练,一看老师发的图片说了好多次的桌布也没带……其实通过这些事可以想象他每天在学校是有多么的心不在焉!
看着做事慢吞吞的瑜同学,咬着指甲一脸茫然的对待我布置的任务,我就好像看到了儿子在课堂上的状态,老师怎么可能会高兴会喜欢呢?应该怎么改变这种状态?真是挺愁人,看来需要学习与思考的还很多!
学习一下:
01.让孩子养成用固定顺序做事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负责家里比较简单的事情,给孩子提供一个培养好习惯的机会。
例如,让孩子每天晚上洗漱完毕以后,负责把卫生间的地拖干净,做这件事按照固定的顺序: 洗完以后,先收拾脸盆,椅子,再用拖把将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洗干净拖把,放回原处。 或者可以让孩子在用餐后,收拾盘子,擦桌子,倒垃圾,只要将这件事情的顺序固定下来,让孩子独立完成,就能逐渐的培养出他的责任感,当长期坚持同一件事情,就会成为他的习惯。
02.用清单检查 我经常在国外的电影电视剧中看到,一些家庭习惯于用列清单的方式检查要带的物品。 例如要外出旅游,就会列出一个清单: 护照、机票、酒店预订、换洗内衣...... 在出门以前,检查完一样,划掉一样。或者可以在大门前的墙壁上,贴上一张清单,提醒孩子出门要准备的东西,家长不要帮忙,让孩子自己去整理准备,少了忘记了,后果自负。 生活中有很多场景都能用到这种方式,包括去超市买东西,去郊外游玩,第二天上学要带的作业和书本等,全部都让孩子自己来完成,逐渐的就能培养出孩子严谨认真的作风。
03.将家里的物品摆放在固定位置 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平常,家长们就要注意保持环境的整洁,将物品摆放在固定的位置,告诉孩子,如果用完了,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在找东西的时候,就不用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也维护了环境的整洁。
04.让孩子承担丢三落四的后果 无论孩子丢了什么,忘记了什么,都有家长帮他来善后的话,孩子永远也不会养成责任意识。 当然,孩子丢点东西也很正常,不必过度责骂,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到丢东西的行为需要改正。如果孩子玩具找不到了,不要马上给他新买一个,让他先玩旧的,或者自己攒钱买个新的,耐心的和孩子沟通,告诉孩子原因,哪怕孩子不高兴,但是他认为你说的是对的,就会慢慢接受。
孩子在逐渐成长,如果家长认真的和孩子一起面对他的问题,去帮助他,没有孩子是无法改变,无法学好的,认为孩子学不好的,都是有着固定思维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