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写亲子读书观后感。来说说我们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句话:“突然不想训你了,只是调皮捣蛋而已,又不是十恶不赦,健康平安就好,妈妈很平庸,也接受你的平庸,不要求你做最好的孩子,因为你也从未要求过我做最好的妈妈”。
对,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万事做最好的一个,可是在要求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想吃一颗糖,她会从中得到快乐,家长的出发点是,吃糖对牙齿不好,会使大脑变笨,可是换个角度想一下,大人可以熬夜看手机、可以随心所欲的吃各种垃圾食品、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还不都是因为自己已成年,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因此,每每孩子提出要求时候,我们都应该换位认真思考一下,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她为什么要这么做,会给她带来什么样的快乐或是结果,不要急于否定她的要求。
现在的我对于女儿提出的无理要求会拒绝,有些也会尽量满足,站在她的角度想,让她得到满足带来的快乐,拒绝的原因是一方面是要求本身就真的很过分,另外也是让她知道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是顺利的,也要接受被拒绝的现实,对于孩子管束尽可能做到松弛有度,既不能过度管束,也不要过度放纵。
我自己是一个平凡的妈妈,也会对孩子发火,大声吼叫,更甚揍一顿,可发火过后更多的是心疼,她那么小,我发火得到了宣泄,她得到的可能是恐惧、无助和害怕,原来这个事情可以让妈妈大动肝火,换个角度想一下。比如玩手机,可能孩子也会说妈妈玩手机对眼睛不好,为什么不让我看你自己看呢?是哈,大人是小孩的榜样,自己都控制不住玩手机,不能做到以身作则,还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孩子可以容忍你看手机,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待这个事情呢?
多站在孩子的视角线上想一想,童年那么短,时光那么快,孩子长着长着就变成了自己,只愿你成长路上有我陪同,快乐无忧,愿你下雨有伞,心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