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定职业倦怠症的意思,特地百度了一下它的含义,“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 reudenberger 于1974 年提出, 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 aslach 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做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认为,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 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 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看完了以后发现,本来自认没职业倦怠的我,竟然不确定我是否也有那么一点点。
我起码符合其中一项,肉体疲劳。以刚来招贤时,去的是万基希望小学,每日紧赶慢赶自己开车,40分钟是最快的速度,一日劳累下来,全身疲惫不堪,第二天清晨又是咬牙爬起来,路上都会有忍不住打瞌睡的时候,活下来都是命大。回五莲交流一年后又去了土岭小学,每日从原来的40分钟延长到了50分钟,学生也多,事情也忙,晚上回家时直接全身无力的躺在沙发上,真是累到了极点又无奈何。也许,那段时间真的有过职业倦怠吧,有很多时候情绪是崩溃的。教学无成绩,学生不听话,肉体也很累。确实后悔过很多次为何会当老师,也怀疑过自己的教学能力,甚至想放弃。
我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是没有可说的,不过是不轻言放弃的性格生生熬日子,更是遇到了善解人意的好校长,托领导体谅的福,新学期调到了离家稍近的学校每日开车回家的时间缩短了一大截,又找到了志同首合的同事拼车,生活轻松了很多,心情也就跟着轻松起来。更幸运的是,学生们也是认真学习的好孩子,单纯可爱,即使不是最聪明的,但胜在刻苦努力,让人心情始终如春天的暖阳,温暖了四季。
所以,对于职业倦怠,我认为有工作环境因素,也有很多其它因素,绝不仅仅归结于情绪调节就能克服的。要想克服,也不是自己努力就能做到的。如果没遇到好的领导,能根据我的实际情况调整了我的学校,我一定还是那个穿越50分钟来回上班的小可怜,开心的力气都没有。如果没有遇到好的同事,平时工作轻松,心中苦闷也有人排解,开车的辛苦也有人分担,我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情绪调整的那么好。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天天纠结怎么去管理孩子,怎么去斗智斗勇,天天为聪明不知学习的孩子担忧,我也不可能有美好的心情。有时,这是一种人生的苦旅,只能自己硬抗,跨过去了便是海阔天空,跨不过去就只能在苦海挣扎,这样挣扎的人一定是生活中的大多数人,因为日子原本就是这样,苦中作乐,乐中添苦,谁都期望日子平凡顺遂,那不过是美好的梦想黑了,岁月静好永远只是一小段。.
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若是像我一样找到工作中的乐趣,工作也是极有价值的人生旅途。那找不到乐趣呢,就找一个喜欢的事情在下班的时间去做,如此生活的甜就会化去工作的苦,工作也就成了平淡的生存能力,就没那么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