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第一章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文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这个假设十分简单,但含义深远。但可以这么说:在我所教的每一堂课里,我与学生建立联系进而引导学生与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比起依赖于我采用的方法,更依赖我了解和相信我自己,并愿意使其在教学中运用,且敏于接受其影响的程度。作者调查学生,他眼中的好老师,通过倾听那些故事,发现好老师的形象是不统一的,而不好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脱离学生,没有把教学与学生相联系,只注重学科教学,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低效的。
教学十几载,也经历了几次教育改革,隔几年就会风靡一种教学模式,好像只有遵循了提倡的教学方式就是好的课堂,没有遵循的就受到贬低。而我却觉得,教无定法,只要我与我课堂上的孩子能愉快轻松的掌握教学目标,什么方法都是可以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而在于他们的心灵。教学牵动着教师的心,打开教师的心。甚至伤了教师的心,而教学的勇气就在于有勇气保持心灵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