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完整》的前三个小篇章,还是一样的晦涩难懂,尤其是做个对于“真我”的描述,读了几遍也没有很深刻的见解,但是作者谈到的一些经历却引起了我的共鸣。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他从事教师行业之后所遇到的困顿,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自己刚刚踏上讲台的那一年。那一年我刚刚脱离了学生的身份就转为教师的身份,毕竟我作为学生活了十几年,所以突然的转换身份让我很难适应。学生时代的我也曾幻想过当上老师之后如果管理学生、如何与学生相处,但是真正成为一名老师之后,我发现一切其实与想象中的不一样。面对一个个活泼并且个性鲜明的学生,面对班级里的大小事物,我感到很困顿……于是我向身边的每一位老师请教,学习她们好的教学方法和班级管理方法,但是经过实践证明很多方法并不适合我,有些方法也并不适合我的学生。所以我十分赞同帕克帕尔默的观念:“教学光靠技巧是不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是如此,因此,别人的风格和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我们,我们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也是如此,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个性鲜明,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去对待。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好的老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的确如此,面对一群个性鲜明的学生,我们要充分了解他们,从他们能够接受和适应的角度出发,将他们与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