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晴
今晚小雨给我看了她发的一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里面的内容很好,很值得一看。
家庭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孩子的好坏不能单单以成绩为标准或导向,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孩子健康幸福的根本所在。
第一篇(浇灌爱心树🌲)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让我们感到分外温暖;
爱心是沙漠中的一红泉水,使我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心是暗夜里的一盏灯火,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爱心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快来一起浇灌爱心的树苗,让爱心之树长成参天大树吧。
爱心,是人性光辉中最美丽、最暖人的一缕,拥有爱心不仅会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且也有助于人自身的身心健康。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第一 家长要以身作则,做有爱心的事情,言传身教。
家长应该做出有爱心的行动,言传身教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比如在家里,家长要做到以孝为先,把给长辈倒茶,盛饭,搬凳子等事情视为必做之事。
还要做到关心孩子,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说话温和体贴,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爱。
第二 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
家长过度的溺爱孩子,会严重妨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比如有好吃的菜先让孩子吃,好的水果先让孩子挑,这种无谓的牺牲在很大程度上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心理。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中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慢慢养成了孩子自私、冷漠、缺乏爱心的不良心理。
第三 对孩子进行一些移情训练。
例如当他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可以启发自己的孩子去思考“如果是你遇到了困难,是不是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爱呢?”必要的移情训练,可以引导孩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关心他人。
第四 给孩子实践爱的机会,让其体验爱的快乐。
可以从家庭和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家务。也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公益事业,学会主动关心别人。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向困难家庭、重病患者或灾区的捐款捐物等慈善活动,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向弱势群体奉献爱心等。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和享受付出爱的快乐,从而更加有意识主动去爱。
家长是最直接的爱心传播者,爱心,它柔和的像羽毛,温暖得像阳光,细腻得像软玉,纯净得像水晶。只有让爱心常驻孩子的心间,他们才能更快乐、更阳光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