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有一段时间了,大家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恰逢周末,跟妹妹一起读了一篇文章——《若无旁人》。这篇文章是梁秋实先生写的,我们俩人看完都各自有了一些感悟,最终决定记录下来。
梁实秋先生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生于北京,梁先生的笔名有很多,比如子佳、秋郎、程淑等。他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也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他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旁若无人》,开头提到一种电影院现象:当你正聚精会神看电影时,邻座抖腿。稳重细节夸张的描写,确实反映某些人心中无他人,行为不礼貌,素质不高雅,对影响别人的举止毫无顾忌,这就是旁若无人,是缺乏公德的表现。
由此,我想到读过一篇文章,作者在高档酒店用餐,看见几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孩子聚会,年幼的孩子面对精致的大厅,当然乐得手舞足蹈,嬉笑不已,甚至攀爬在绵软的桌椅和地毯上。其中一位妈妈不无得意的说:“我的宝宝从小就让他见见世面……”面对孩子的喧哗,客人并没有表示反对,担心中一定会对年轻妈妈的育儿方式不赞同,见世面有教养更应心中有他人。
在梁实秋先生文中还有多种类似夸张而传神的描述,都反映出在社会中,我们不能表现得太忘我,应该要时刻注意言行举止,不要旁若无人!
我认为最令人烦恼的事情,无非是在深夜入睡前,忽听见楼上依旧有“噔噔”的声音,如同一面小小的鼓,声音不大,却在脑子里响起来,这便有震耳欲聋般的声音了,搅得人简直不得安宁,难以入眠。
在某些赏心悦目的情况下产生的噪音,往往更使人心烦意乱,类似于电影院里看电影时,忽有一群年轻人乱糟糟地大声谈笑,总使人觉得心里怪怪的。其实公园里嘈杂的声音,饭店里如同演唱会,汽车不停地响起的喇叭声,都让人心烦,让人直欲躲进暗无天日的密室里。
旁若无人的人,如同机器般不停地制造嘈杂的噪音,噪音如同苍蝇一样,在我们的耳边盘旋,摧毁我们不就不多的安宁。
某些若无旁人的人啊,请小点声,你的噪音简直震耳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