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传》时,有个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杨绛上学期间,有次被安排给章太炎先生做讲座记录。
会议开始后,她发现自己对先生讲的掌故知之甚少,难以下笔。
当时师生远在台下,她完全可以做做样子,没人会看见她真正记录了什么,哪怕是鬼画符。
然而,杨绛却放弃了,她老老实实地交了一张空白记录。
为此,同学们都嘲笑她笨。
她笑着说:“我就是笨。”
她是真的笨吗?
记起《道德经》中一句话:“知不知,上矣;不知知,病矣。”
意思是说,知道自己有所不知,是高明;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才是愚蠢。
越是厉害的人,越明白天外有天,把自己放得很低。
真正的成熟,是凡事持有空杯心态。
所以,才有了杨绛在文学路上的从善如流,成为一位集大成者。
如果说知道自己笨,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那么肯下笨功夫,则是一个人成功的前奏。
有人请教欧阳修,其写文章的秘诀是什么?
他笑道:“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也。”
他不仅日日读书,哪怕骑马、睡觉前,甚至在上厕所时,也在读。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言,有的只是傻傻的付出与坚持。
就像吴军曾说的:“上帝喜欢笨人。”
耍小聪明,可逞一时之快,终不能成一世之功。
职场上,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商场上,诚信实干才是王道;学业上,更是稳打稳扎方能长风破浪。
成功的路有千万条,肯下笨功夫,才是最短路径。
特别喜欢《菜根谭》中的这句话:
“文以拙见,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
有些路,慢慢走,反而比较快;有些事,踏实做,才能出结果。
卖弄聪明,只能作茧自缚;抱朴守拙,才是行走世间最大的智慧。
余生,愿我们都能持笨心态、下笨功夫,不断精进、日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