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个学校是不是有一次开学考试,分数出来了,我们办公室的几个同事又开始各种讨论自己孩子的分数,分数略低但是还看得过去的家长开始焦虑,开始研究课外补习班,分数有点优秀的同事开始分享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都已经在分享学习方法了肯定内心认可自己的孩子了,可是还在各种的找不足,应该怎样怎样,或者更怎样怎样才能怎样怎样。如上操作,整的我一个幼儿园小班学生的妈妈也稍微有点坐不住了,我平时放羊式管理对不对呀?会不会等我的孩子上到小学,初中,我也会参与这个环节?
我们处在应试教育的年代,不能说不好,的确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考出来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但是会不会有一些人因为应试教育而扼杀了自己的天赋呢?我们上学那会老师家长天天像是磨耳根一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学好数理化呀,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要成为科学家。都是第一次当学生,当家长,学生当不好,谁能说自己这个家长当的非常棒?我小的时候当别人都考100分 我考90分就是离经叛道,当别人考100分,我也考100分,父母就会问:是不是这次题比较简单,全班到底有多少100分??。。。。父母仿佛就很难去接受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我,或者说想要得到一份从内心的认可真的是太难了。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某些领域,普通人的逆袭,换道超车的人往往都是与众不同的人,可是我们的父母,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正常,什么是正常?多数人的选择就是对的?少数人的选择就是错的?就是不正常?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接受孩子的不一样,接受自己的不一样,为什么一定要用生产线去生产人才呢?最重要的是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研究自己孩子的天赋和特长,给孩子内心种下一个伟大的梦想,去激发他对未来的期待,把他热爱的变成他擅长的,从而实现自己,肯定自己,鼓励他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才是父母最好的爱!所以父母爱孩子一定更多的是在于引导,而不是控制。
这个社会是复杂的,更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一定非得要求孩子去均衡发展,面面俱到往往就是面面不到,什么都兼顾往往就是最平庸的人,鼓励孩子不一样,让他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仅此而已。
个人偏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