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有一个孩子没有写完作业,我说你先留下来,我来辅导你,让妈妈在外面等一会。等我回来发现妈妈已经在教室里了。我去打扫卫生,听她在辅导孩子。又是训又是吵,这个字不会写了,那个字记不住了。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怎么会这么多字呢?还会说,气的我只想往她头上打。
回到办公室有个老师也在辅导她的孩子,教育孩子的语气,也是不很好,说:想挨打了,不长记性。小孩子唯唯诺诺,不会出声,他觉得自己考试差了,好像犯了很大的错一样。
我在辅导孩子,也是说话很冲,孩子安安静静地写作业,我一看很潦草,立马给擦了。拿笔的姿势不对,立马纠正了。还用笔敲了一下他的小手背。(他一定很疼,因为他之后用另外一个手摸了摸)。孩子抬头看我的眼神,很委屈似的。
总结以上的家长做法:第一,缺少耐心。说话的语气就会很急燥,很冲,很烦。第二,教孩子就教孩子,中间会有很多的附带内容:你想挨打了、你怎么这也不会呢、你上课没有好好听课吧、……知识和态度混为一谈,孩子会分不清楚该做什么。第三,这样的教导,会让孩子觉得这是家长的事,而不是他自己的事。所以说话要有技巧,怎么引导让孩子自己反省呢?是个课题。用心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