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读的是《教学的勇气》第二章中前三小节的内容,通过阅读,我对教师内心的恐惧和“有问题背景”的学生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作为执教近十年的老师了,应该对教材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引导方法,因此对于上课应该是比较从容的一件事,但我却对上课非常的恐惧。每当走进教室上课,向同学们问个问题,而学生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甚至有些同学会趁老师不注意做些小动作,我都觉得是自己讲的课太无趣了,没有吸引到同学们的注意力,以至于才会出现这些情况。同样,学生其实也生活在恐惧中,他们害怕失败,害怕不懂,害怕暴露他们的无知,害怕在同学面前显得自己愚蠢,所以才不愿举手回答问题。了解了原因,我们就要对症下药,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是正确的,给他们鼓励,渐渐的让他们从这种恐惧中走出来。
在我们的班级里,多多少少都会有几名问题学生。像我们班残疾的、多动的、单亲的、留守的、重组家庭的…就占了班级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我发现这些孩子中跟妈妈一起生活的幸福指数远远胜于同爸爸一起生活的。说实话再这些孩子中我最喜欢我们班这个多动症的孩子,他经常性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上课不是出怪声,就是喜欢站起来转圈,因为他的智力就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差不多,在他的心里是分不清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的,他很天真可爱,经常在我跟前卖萌,弄的我哭笑不得,他也很有礼貌,每天一进教室就会先走到我的身边搜索:“老师早上好!”家长也早发现了孩子的这一特殊情况,于是从上幼儿园时就开始带孩子就医,并开始进行药物治疗,虽然不能完全康复,但能控制不再恶化就已经很好了。孩子的父母特别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示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就很知足了,至于学习能学多少算多少吧。作为老师的我完全赞同孩子父母的做法,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才是最重要的,我也会尽我全力来帮助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