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日记第1229篇
2023年03月09星期四 晴
孩子的无礼行为常让家长头疼。近日,美国《养育》杂志和台湾《亲子天下》杂志刊文指出,家长应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礼貌待人。
遇见长辈不打招呼 家长可通过“宝贝,这是住在隔壁的李妈妈”等介绍开始,将孩子自然地拉入大人社交圈,千万别责备。打招呼不见得都说“叔叔阿姨好”,一个微笑、点头或招手都是礼貌回应。
与人交谈不直视对方 可引导孩子:“你低头不看阿姨,阿姨不知道你在跟她说话。”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可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
接电话没礼貌,或打扰别人打电话 可教孩子基本的电话用语:“请问你找谁?”“谢谢,再见!”……指导孩子正确传递信息。
吃饭“捣乱” 带小孩子参加宴请,若孩子喜欢玩餐桌的转盘,家长可在上菜前和他一起旋转,并告诉他:“有人夹菜时不能转。”
爱插嘴 可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说话,但必须等大人说完了你再说。”
说脏话 孩子喜欢模仿大人,家长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别说脏话。
顶嘴 家长最好少唠叨,以行动取代,如孩子玩电脑时间到了,可直接去关掉电脑;善用客观的资讯,让孩子综合判断;找个时间和孩子聊聊,但谈话时别翻旧账。
过度批评会让孩子“不作为”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批评和打骂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认为只有比较严格的教育才能让子女成器,孩子在生活中稍有差错就会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以此来起到警示的作用。
尽管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您知道吗?过多的批评反而会有损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发展,甚至可能诱发孩子患上假性自闭症。
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当他充满热情去做一件事的时候,父母需要及时鼓励,而不是一味苛责。
爱说、爱问是孩子的天性,但有些家长却对孩子这个“毛病”很是反感,认为孩子打扰了自己的思路,可能会在孩子提出一些比较天真的问题时敷衍了事,甚至表现出厌恶的情绪,或者指责孩子“话多”,这很可能就失去了一次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也会让孩子的自信心与好奇心大打折扣。更可怕的是,有些孩子会变得沉默寡言,对任何事物都缺乏兴趣。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要脾气暴怒。如果责骂孩子过分了,要及时道歉,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如果孩子犯错,父母要了解孩子做错事的原因,然后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妥的,解释清楚孩子就会
明白,下次也就不会犯了。和善的方式总是会让孩子更
加愿意接受,也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会及时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