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会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我的恐惧之中——因为在我的内心世界景观中还有我表达和行动的天地。”
每个人都会有恐惧,作为老师,要更学会看见自己的恐惧,不要害怕。
“恐惧也可以是健康的,如果我们懂得怎么样去破解恐惧,许多恐惧就能帮助我们生存,甚至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我恐惧我的教学很糟糕,这种恐惧或许不是一种失败的信号,而是关注我的教学技艺的一种证据。我恐惧某个话题在课堂上会突然出现,这种恐惧或许不是警告我逃避这个话题,而是发出一个信号:这个话题必须注意。我恐惧在那危机四伏的个人和公众交接处教学,这种恐惧或许不是懦弱胆小,而是坚定了我的信心,去冒这个凡出色教学都需要冒的风险。”
恐惧对于人类来说,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当最初的人类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害怕,就会恐惧,但是恐惧的背后意味着巨大的力量,去改变现状,去不断精进,不断提升。这一点我们意识到了吗?
樊登在讲《次第花开》这本书时,提到:为什么人们会焦虑和恐惧?因为我们拒绝无常的发生。我们把幻化的东西当做一个实在的东西。造成我们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熟悉无常让我们更加珍惜人生。直面无常,我们的恐惧感就会消失。
“倾听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断地宽容他人,关注他人,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着不能匆忙地用我们可怕的言语去填塞学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意味着充满深情地走人学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倾听他人真话的言而有信者。”
以这几句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当我们学会了接纳与允许,学会了尊重与宽容,真正的爱才开始发生。不然,你的爱是有条件的,是附着在自己的渴求之上的。真爱,就从倾听开始吧。
就在我写完这些的时候,我发现了作者在书中竟然也提到了“黑洞”:“黑洞就是物质的密度太大以至于光线都消失了的地方。”
因为恐惧,我们想方设法逃离;因为恐惧,我们想方设法改变;因为恐惧,我们想方设法看见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我们成为那道光吧,照亮自己的黑洞,也去照亮孩子们,唤醒一个个也许还在恐惧中蒙昧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