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讨厌学习,不在于家长管得太少,恰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作业陪着孩子写、写完负责检查;唠叨、催着孩子去学习;给孩子安排好各种学习计划和任务。家长把学习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了,孩子便不觉得自己要为学习负责,于是失去自觉性,懒惰不爱思考,事事依赖父母。一旦什么时候家长不再督促、为他安排好,孩子就懒得学习、开始讨厌学习。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很重要,这样他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能动性。因此家长要给孩子自由安排学习的机会,什么时候开始写作业,假期的学习安排,让孩子自己做主,他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会更高。唯成绩是论,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唯成绩是论的父母,评价孩子的角度单一,经常忽视孩子身上的其他闪光点,认为除了成绩其他都不重要。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走入了这样的误区: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的问题都不是什么问题;而一个孩子只要学习不好,其他所有的优点都不值一提,说什么都得不到重视和理解;孩子考得好了便喜笑颜开,考的差了满是失望和愤怒;跟孩子说话张口闭口就是学习、分数,忽视与孩子的心灵、情感交流。父母过分看重分数,情绪、对孩子的态度随着孩子成绩而改变,会使得孩子也一样过于看重分数,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当孩子觉得自己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干脆就放弃了,于是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外部奖励使用不当孩子丧失内驱力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喜欢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跟孩子许诺,考试考前多少名,就奖励现金或者送一个礼物;作业按时完成,奖励看一会儿电视等等。殊不知,外部奖励使用过多或不当,反而容易让孩子丧失内驱力,当家长不再给予奖励时,就不愿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