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写到:“每一个好教师、每一个好父母都在某种程度上学习在自由和纪律的悖论中协调平衡。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和学生们都成为能够自由地思考和生活的人,然而同时我们也知道,帮助他们成就这种自由需要我们在一定的环境下约束他们的自由。”
这些论述是我们的心声,因为语言的匮乏,平时我们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借由作者精辟的总结和概括,让我们感慨书中自有黄金屋,当我们困惑不解时,可能某一瞬间会在书中柳暗花明。
上一次送教的美术课,指导了我们在平时的美术课中怎样教学和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美育教学目标。因为在乡村小学基本上兼职美术老师,可以说是对美术教学一窍不通,画功很差。因为专业的限制,在美术教学上确实能力有限,但好在网络的发达,弥补了很多基础条件的遗憾,只要肯做有心人,还是可以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美育。同时专职的美术老师和孙主任也给与我们中肯的执教方向方法和一个大致的范围,其中有一条是小学美术不是非得教授专业的绘画技艺,而是重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适时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美术课的学习过程中愉悦身心,觉得美而有趣,获得更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对美术的认知,感悟美术不等于绘画,它还有更丰富的内涵。
当然这些专业的指导,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难于把握这种“度”。给孩子怎样的空间去发挥,太宽泛了不好界定范围,太具体了又怕给孩子戴上思维想象的枷锁。怎样适度的美育,怎样达到教与学,自由和纪律的平衡还得继续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