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7日晴星期一(第922篇)
我们宠着孩子,护着孩子,觉得这是在爱护孩子。其实这是在慢慢扼杀孩子的社会能力,孩子终究是要走出家门的。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并没有迁就自己家孩子的义务。
社会能力是什么?一方面是适应性的技能,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等途径帮助孩子。巩固知识体系,提高专业技能,而还有一个重要部分,这是社会技能。这些包括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表达的态度等。
孩子在适应外部世界的时候,总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公共区域里喜欢的玩具被别的孩子拿走了,被比自己高大强壮的孩子捉弄。抢走原本属于自己的玩具,热情的邀请其他孩子一起玩,却被拒绝。
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没有学会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技巧,内向的孩子以后可能会变得孤僻,自卑,抑郁。而个性强硬的孩子则可能变得具有攻击性,冲动,好斗或者具有反社会人格。孩子的交友,学习,工作,生活都可能会因为社会能力的缺失而问题重重。
诚然,我们会希望孩子在社会中得到善待,但是我们更需要锻炼孩子的韧性。因为孩子的韧性,会是他在走入社会的适应性行为中很重要的一点。
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势必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韧性是指一个人具有面对挫折,阻碍,沮丧,错误,缺陷等,如果一个孩子老是依赖父母给答案,帮他解决问题,修复它。沮丧,失望的情绪,例如孩子摔一跤就跟他说,宝贝都怪地不平,咱们打他。而不是教育孩子注意自身的问题,走路的时候小心露面,不要奔跑速度太快的。那么他的大脑很难形成任性,史蒂芬.卡马拉塔在《直觉养育的力量》一书中说到要形成韧性,势必需要遭受失败,学会处理失败,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如果只是一味的满足孩子,迁就孩子,不分场合的事,是以他的感受为主。那么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处理社会关系方面就很难掌握平衡。
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重视韧性在孩子性格培养中的作用,而不是事事以满足孩子需求为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