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是我们熟悉的教育方式。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孩子最愿意听的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能引起共鸣。故事是最好的载体。首先,对故事情节进行真实性的、情景化的动态深描,可以完整再现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和情节,这就为结论的归纳提供了足够鲜活的证据;其次,写故事的目的除了情感上的释放与表达以外,更重要的是探寻事件背后的价值与意义,这样,“写”就成了家长了解世界和自我的重要途径;最后,写故事的过程就是以研究的视角审视自己或孩子的过程,带有一定的研究色彩。所以,《教育情调》作者马克斯·范梅南说,从事实践性研究最好的方法,就是写出和不断写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故事是有温度的。故事有着润物无声的渗透力。当一个故事走进了孩子的心田,教育就会在他的内心深处慢慢生根发芽,最终成为影响他生命成长的柔软力量。比如,央视的《朗读者》,虽然是个朗读节目,但更打动我们的是朗读者们分享的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通过写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把人生哲理、生活道德传递给孩子,力求通过故事的浸润达到“大教无痕”的境界,让教育变得温润、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