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5雨 周三 泽泽妈妈
清明节习俗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的4月5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等。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上坟。我们的习俗就是上坟时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然后磕头行礼祭拜,最后把那果品都掰开,撒到烧的纸钱里一块烧掉,就代表去世的人能吃到果品食物等。然后再问坟上培上新土,拿张纸钱放在坟头上,再就是把我们想对祖辈说的话在坟头边说一说,也算是一个心理安慰。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呢,他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六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活动的习俗。
今年的清明节我没有回去上坟,因为那个村里人都说今年润二月不上坟。所以也没有回去,但是清明这一天我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我在家里就跟大姑娘唠叨,说今年的清明节特殊,没有回去给你姥娘上坟,但是我的心里一直很挂念着,所以我们就在这边哀悼一下,嗯,想和她说的话说一说。因为以前的时候,每年清明节我都回去上坟,都是带着大姑娘回去,有时候她也跟着我一块上坟上去,她在车里等着我去坟地那里烧纸,她都知道这些事情。现在跟她聊起来,她也非常理解我的心情,所以她也说你把想说的话嗯,在家里念叨念叨嗯,相信姥姥在在天之灵会听到的。我的姥爷是抗美援朝在战场上打仗的士兵,我姥爷在世的时候,每年都有津贴嗯,在战场打仗领的那优秀军牌徽章都在那放着。记得我小时候姥爷经常给我讲他在战场上打仗的事情。这也是姥爷一生中的荣耀和经历吧!在老大小学的时候我也经常给他讲这些事情,现在有了老二了,老二今年五岁多,我这次清明节就给她讲起了这件事情。我告诉她,我的姥爷是抗美援朝在战场上打仗的士兵,通过他和战友们的努力,在战场上拿着枪打敌人,最终打了胜仗,我们国家胜利了。孩子听了可兴奋了,说哈还能拿枪,还真的打敌人啊,敌人是什么呀?我慢慢的和他说,敌人就是与我们国家作对的那些人,他想占领我们国家,想侵犯我们国家,然后我们国家的士兵就来保卫国家,拿着枪和他们打,打赢了我们就胜利了。像和我姥爷一起在战场上打仗的士兵,当时在战场上牺牲的就属于烈士了,每当每年清明节这一天,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都会带上花圈到烈士的坟前去扫墓,也就是去祭拜。今天借着清明节我又给老二上了一堂课,让她也懂得了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自从学习家庭教育以来,就感觉生活处处是教育,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发生,每天都会有自悟。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每天都会有新的成长,孩子和父母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