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和闺蜜们约好了一起吃饭,正在点菜,接到了学校电话,下午两点开会,没有内容,要求按时到达。
常说“队伍大了不好聚”,闺蜜们有从老家往这赶的,有开会结束回来的,有赶场的。一点了,人未齐。我吃了几口,马上到时间,我回去开会,门口碰到最后一家子闺蜜到场。
去到才知道是关于家校合育的座谈会。校长和陈主任挨个听取了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并交流了有效做法。老师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原来有的家长早就开始写孩子成长日记了,有的写了200多篇,并且带动班级里其他家长开始写日记,有的班级有40多位家长开始写亲子日记,有的家长主动记录考核班级写亲子日记情况,也有班级统一买笔记本相约一起写亲子日记,当然也有两三个写日记的。
我们看到了一种现象:孩子优秀的,家长积极。也可能是家长积极,孩子优秀。优秀的家长一直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所以优秀的孩子更优秀。相对落后的孩子或者有点小问题的孩子,家长通过写日记反思,找到问题,孩子在进步,家长尝到了反思的甜头,更认真的写日记。还有的就是记录孩子的点滴,记录孩子成长。不管那种都对孩子有益。
同时,也讨论到了一个问题: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写。反馈是:想做的事情总有时间,看如何给这件事排位。这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重视就会有时间。
另外,不用担心文采,我们是使用主义,对孩子成长有利,对个人有启发即可,只要有感而发就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不是专业写作的。
会议结束后羡慕有的班级家长积极主动,家校和谐共育,感叹老师们的用心工作,各尽所能。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一群人,相互鼓励,越走越远,看到更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