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我们常常抱着一种固有的成见:调皮,任性,爱惹事,爱哭闹,孩子要做什么事情,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很消极:
往往事情真的像我们预想的那样,他果然犯错了。这时我们心里会哀叹:看,我就知道会这样。
其实有的时候完全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消极想法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甚至是因为我们的消极想法导致了最终出现不好的结局。我记得诚诚爱打人那个阶段,为了防止诚诚出现大型“事故”,我看管诚诚比较严,尽量不让他和别的小朋友独处。一旦发现他有扬手或是身体前倾的举动,我会马上冲过去阻止他。
每当这时,我这么突兀地冲过去,他一开始是非常惊讶的,当然我有好多次错怪了诚诚。但是我依然小心翼翼地对他实施监控。后来我再冲过去时,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眼睛里不再是困惑而是愤怒。等我转身离开时,诚诚狠狠地实施了报复行动。
我发觉即便是年龄再小的孩子也有着强烈的自尊,我对他的消极想法完全将他引入错误的行径。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换一个想法,变消极为积极,孩子更愿意配合。这就是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超级喜爱得到奖励的原因。不同的想法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合理化认同他们的作用。
比如孩子购物时发脾气或许孩子只是对那些摆在货架上的商品感到好奇,合理化认同孩子就是在告诉孩子,妈妈明白你的感受,妈妈想要帮助你。这样,很容易就会让孩子安静下来,不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那么,如何做到合理化认同呢?
第一,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对孩子的固有成见和消极想法。
第二,寻找孩子积极的动机,合理化认同孩子。
第三,一定要鼓励孩子按照积极动机尝试积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