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天气阴有沙尘暴
今天和孩子一起读了中外名人传中的苏轼一篇,读后有收获,感触也颇多!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代表作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赤壁赋》,他开创了豪放词派,是历史上公认的文学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少年得志,高中进士,入京为官。先后在杭州、徐州,湖州任职。四十四岁时因“乌台诗”案而入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轼在黄州因官职低,薪水少,家中人口多,生活很艰苦。好友非常担忧他的处境,在城东给他求得一块荒地,这块地荒废已久,荆棘丛生,但苏轼一点都不抱怨,每天带着家人一起开垦。苏轼在开垦的荒地上种了一片竹林,受到了妻子的埋怨:“这些竹子有什么用!为什么不多种些蔬菜和水果。”听到妻子的责怪,他只是笑着吟了以前写的几句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苏轼利用肉和竹得对比,表达了自己不贪图荣华富贵,向往高雅生活的追求!在困窘的日子里他凭着乐观豁达的性情,依然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几年后,苏轼被召回京城,还升了官,又因政治纷争在朝中被人排挤,他主动要求到杭州任职,期间他为了杭州百姓的福祉,带领数千百姓清理淤泥,疏浚西湖,西湖重获新生,修筑了著名的“苏堤”,又称“苏公堤”,这是杭州人民为了感谢苏轼而命名的。每当春天来临之际,苏堤上柳枝夹岸,桃花纷飞,好一番美不胜收的春景!这便是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
此后几年苏轼很倒霉,还被贬到海南岛的儋州,这里被视为偏僻的荒蛮之地,但他依旧十分乐观,不仅写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余生欲老海南村”等诗句,还为海南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苏轼晚年时打算在江苏的阳羡安顿下来,便倾尽积蓄买了一处老屋,打算择吉日搬进去,但因同情被子孙偷偷卖掉老屋的老人,便有了历史上的“苏轼还房”之典故!此后苏轼回到常州,不再买房子,借助在朋友家。
后来苏轼得到赦免,但回家的路太遥远了,加上苏轼年事已高,又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在常州一病不起,终年六十六岁。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无比闪耀的巨星,他一生在文坛上享有广泛的声誉。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代表了北宋时期 的最高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词、文都独树一帜,富有开创性,同时,他在书法绘画上亦有所成就,堪称中国历史上的“旷世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