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晴
美好的一天,从早晨读书开始,每天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
清晨,窗外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从睡梦中醒来,准备就绪。六点准时相约蒲公英的约定诵读经典早播间。感谢万校长给我们搭建的学习平台,感谢荷花老师,默默的付出精心安排。感谢今天同框的李靖老师,家和妈妈,静等花开老师,海霞老师,新happy老师。感恩的心,智宸妈妈妈,有你们的陪伴,我幸福开心快乐每一天。
静待花开老师和新happy 红梅老师你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是我学习的好榜样,太让我望尘莫及,慈祥李靖老师为我们答疑解惑,分析孩子们学习的各种情况,为我教育孩子的道路指明方向。
今天的经典读书,在乡党第十的第八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告诉我们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养好健康身体。具体的译文和意思百度一下。详细内容如下:
原文: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译文:
斋祭时用的食品不能象寻常饮食那样,用料和加工都要特别洁净讲究。参加斋祭的人要离开家居之所居宿到斋室中。现祭的饭要尽可能选用完整的米来烧,脍要切割得尽可能细些,饭伤了热湿、甚至有了不好的气味,鱼陈了和肉腐烂了,都不能吃。
色泽异样了不能吃,气味不正常了不能吃,食物烹饪得夹生了或过熟了均不应当吃;不是进餐得正常时间不可以吃;羊猪等牲肉割得不符祭礼或分配得不合尊卑身份,不应当吃;没有配置应有的酱物,不吃;肉虽多,也不应进食过量,仍以饭食为主。
酒可以不划为一限量,但也要把握住不失礼度的原则;仅酿一夜的酒,市场上卖的酒和干肉都不可以食用(虑其不醇正精洁);姜虽属斋祭进食时可以食用的辛而不荤之物,也不可吃得太多;助祭分得的肉,应不留神惠当天班赐;祭肉不能超过三天,过了三天就不能在吃了。
扩展资料
春秋时期,被人们称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粮食越精致越好。肉类切得越细越好。席上吃肉的量不能超过米面的数量,酒可以随便喝但不能喝醉。
【典故】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论语·乡党》
【解释】齐:通“斋”,肃敬;祭祀时的斋戒。食:音“嗣”。厌:《说文
》:“厌,笮也。”意思是“压;脍:细切的肉,割不正:“割”和“切”不同。“割”指宰杀猪牛羊时肢体的分解。古人有一定的分解方法, 不按那方法分解的, 便叫“割不正”。
牛羊因为割不正而受更多的痛苦的肉,这种肉不能吃。 食指的是带壳的米厌指的是将壳去掉,也就是说不要吃过于精制的米,糙米
磨制成精制米的过程中,最有营养的其实都浪费掉了。
直播最后,万老师还分享了孩子们的精彩表演,“狐假虎威”,“yes ok”,“奔跑吧!少年”,古筝表演,……孩子们就像早晨的太阳☀️ 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力量,谢谢同学们精彩表演。
今天的读书给我们带来了收获满满,希望和力量。
读经典,解善缘,净化心灵,美好生活,幸福快乐每一天,蒲公英的约定,我和我们爱着你。
亲子共成长,我一直在路上……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