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束光,他能变成你喜欢的模样
学困生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件最头疼的事。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需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有长短”,学生的水平也不可能整齐划一,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有学习有困难的学困生,也有纪律松懈、习惯差的学困生。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机会去接近学困生,与之多交流,与之多接触,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师生间的感情,从而慢慢地感化他们,再带动其进步。
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不算好,父母在外打工,对他缺乏管教,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联系家长也没起到什么作用。面对他的种种行为我真有点束手无策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转变了对他的看法。那是一节课上,快下课的时候我提醒他帮老师收拾器材,他干得很认真,并且收拾得井井有条。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了他,他很高兴。我趁机对他说:“老师希望你好好学习。”后来班主任告诉我,整整一下午,他表现的别提有多好了,课听得认真,字写的也工整。一段时间以来,我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有自尊的孩子。一次课上他又围在我的身边,我对他说:“老师看到你的进步,真心为你高兴,如果你有困难你可以直接跟老师说,让老师来帮助你,争取成为一个让别人喜欢的孩子,好吗?相信你能行!”他使劲地点点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努力地改变自己,不断的进步,偶尔也会做点错事,但他还是进步了。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有的种子不开花,只因花期未到,又或者它并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棵树。被扣上“学困生”人设的孩子,宛如拿错剧本的演员,扮演着别人的角色,自然处处犯错,场场低分。
其实,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拿到最好的剧本,而是寻得自己的角色。
只要找到自己的舞台,每个小孩都能站在聚光灯下,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当然,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我们抓住时机,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尊重,需要有成就感。任何人对于有成就感的事情都乐意去做,他们需要的是肯定、是信心。只要我们付出自己无私的爱,就能看见一片艳阳天。
给孩子一束光,他能变成你喜欢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