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很多家长的亲子日记话题都是关于学校亲子日记践行者颁奖典礼的。有幸作为优秀家长代表上台领奖的同时,感触良多。
与其说是一场颁奖礼,不如说是一次大型总结会,对一个多月大家写亲子日记的小结,对亲子日记带给自己带给孩子,带给家庭甚至学校的改变。无论来自哪个行业,坐在台下的我们只有一个身份:学生——一群需要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系统知识的父母。而台上,是为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引路人——武校长。
说起对武校长的初印象,我想起颁奖礼上一位老师用了个词“黑粉”,我想我算是“黑粉转铁粉”吧。记得一个月以前,我连着参加了武校长的两次报告会,因为涉及家长面广,武校长的报告内容是概括性的。自诩听了一些家庭教育知识的我质疑这是学校为了应付上级要求走的一场形式?亦或这是来学校“兜售”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所以当班主任把我拉进亲子日记打卡群的时,我抱着怀疑的心态默默的在群里“看热闹”,初入群里就公告说招募家长参加十家链心互助团队,我以为这又是一个“卖课”的噱头,里面有一些不是我们学校的家长在群里,更让我误以为都是一些“托”,所以我一直持观望的态度,并把群直接设置了免打扰。
一直到班主任把班级里一些家长重新拉了个日记分享群,对于app里有家长已经写了几千篇的日记,我感到不可思议,真的有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写关于和孩子的一切?我知道我不是个能坚持的人,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母,有必要配合好学校的活动,我终于开启了我的亲子日记。虽然有点应付任务的感觉,自我安慰的就权当为孩子记录他成长的时光吧。
但我是那种不做就不做,做就把事做好的性格,也会觉得无事可写,也会觉得疲于应付,但尽量坚持每天写亲子日记。有一天儿子告诉我,说分班前的班主任偶尔会把我的日记转给她班的家长看,还有其他班的同学家长也会关注我的日记,听得出儿子说这话时的自豪感。我也终于体会到为什么教育孩子需要多鼓励,多表扬,因为赞美,认可是保持行为动力的来源之一。
于是我认真书写每天的日记,面对和儿子相处出现的问题,我都会去网上搜索学习如何处理,如何解决,慢慢的养成了每天对亲子关系,家庭关系进行总结和思考的习惯。而跟儿子的关系也在记录日记中一天天变得融洽起来,偶尔遇到冲突的时候,我的心情也能及时调整,不再把自己气到“内伤”。我对学校开展的这次活动也有了巨大的改变。
而对武校长理念的改变源自加入十家链心群。那是韩文娟老师在群里看到我的日记加了我好友并邀请我加入她的十家链心群。从线上分享会听她发言,到微信里的聊天,让我知道武校长团队很多老师都是普通的家长,她们无偿的帮助更多的家长,只是为了和武校长一起推进家校合育这件事。在昨天的颁奖礼我也见到了“传说中”的孙老师,一位敢于在众人面前自嘲,内心强大而豁达的妈妈。吸引力法则告诉我,只有一位出色的教育者,才能吸引这样一群优秀的人去靠近,去跟随。在我眼里武校长不再是“兜售”课程的“大忽悠”,而是心灵工程的引导者。我也被他,被他的团队,被他的讲课深深折服。
家校合育,这个词我记得教育部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提出了,但是我一直认为在这普通的小县城,要走到那一天估计得到了我的孙子辈。但是家庭教育已经是我和身边很多朋友的迫切需要,那种面对孩子出现问题无法解决的心情,只有过来人才知道。而家校合育,我的想法很简单,多跟老师沟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状态,配合好学校开展的各项家长活动,引导孩子学习和尊师重道就够了。而在昨天的颁奖礼上,刘校长对这项活动进行了完美的诠释,让我看到了家校合育最好的样子。家长,老师通过日记改善了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又通过日记了解了孩子不同的一面。日记架起了一座文字沟通的桥梁,让教育孩子形成了多方合力的共赢。
做出改变是痛苦的,但在我看来那只是属于黎明前的黑暗,当坚持下去看到阳光明媚的那一刻,脚下的步伐会越来越坚定。家校合育是一个新事物,却是整个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建设基础。我不知道亲子日记我能坚持多久,但想到为了孩子的未来,我就会充满力量,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