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和小宝继续学古诗。不过,在学习新的一首古诗之前,我们先把昨天学的《七步诗》复习了一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经过昨晚的学习,小宝现在已经能很熟练地诵读这首诗了。
之后,我给小宝讲解了这首诗的大致含义。
“妈妈,豆萁是什么?”
“豆萁就是豆秸。”我脱口而出。但是,很显然这样的解释是行不通的。因为小宝也不知道豆秸是什么。于是,我就从网上搜了一些豆秸的图片,然后让小宝一张张地看。
“哦,原来这就是豆秸。”果然,孩子对直观的东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妈妈,豆子怎么会哭泣呢?”
“这里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豆子拟人化,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
“妈妈,......”
小宝已然化身成了一个小问号,而我也不厌其烦地为小宝解答着她的各种疑惑。
接着,我们又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带小宝了解了全诗的大致含义之后,我开始领着小宝反复诵读。“三分诗,七分读”,在学习古诗词时,我们必须要重视反复诵读,以利于增强积累、体验和语感培养。在反复诵读过多遍之后,小宝也能将这首新学的古诗完整地背诵出来了。
说实话,我是真的很羡慕小宝的学习力,好学专注且能很好地吸收新知识。所以,也是希望小宝能稳定并持久保持这样的学习力,用丰富的知识来充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