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有点懵,我在思考数学成绩和科普书之间有什么关联呢?直到我读完这篇文章才恍然大悟,读书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聪明来自于见多识广”!同时也坚信,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翻“阅”人生,才能翻“越”人生!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阅读形成了另一个新高度那就是:阅读分为虚构阅读和非虚构阅读。言简意赅地说,虚构阅读通常是根据作者想象而写成的故事,非虚构阅读则是描述和提供真实的信息和知识。
通读这篇文章,我明白 ,今后,我给孩子讲故事时应该具有思维逻辑框架。首先,阅读一本书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判断一下这本书是虚构的,还是非虚构的。如果这本书是非虚构的,那么意味着这本书的信息真实可信,而且将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或观点进行组织,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学习新知识。其次,教会孩子学会运用书里的“小零件”——目录(指引孩子直达感兴趣的内容)、说明(打好自主阅读的基础)、小节(练习总结)、图例(感受地图和真实大小的差距)、图说(了解它和图的关系)、索引(查找特定的术语或概念)、补充(获取更多信息)。最后,区分虚构阅读还是非虚构阅读是教会孩子区分想象和事实;在此基础上的非虚构阅读,教会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事实是陈述,可以被证明对错;观点则是一个人的态度。
今后的阅读中,我会将它付诸实践,和孩子一起将书柜的书简单地分成虚构类和非虚构类,更加直观地帮助孩子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
在此最深的感悟是:我的视界决定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