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亲子日记表彰大会一直还在眼前。 武校长对我和大孩子的采访,印象深刻。问到对父母的满意度,儿子说他缺乏被信任,缺乏鼓励。我一直在反思自己。 我回忆了他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我心里疼孩子,就是不会教养,在很多人眼里也就是所谓的溺爱,我也很固执,听不进劝,我一直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没有人比我更懂他,更爱他。我各种包办,喂饭喂到十岁,直到家里二宝,弟弟的到来,我彻底没了给老大喂饭的精力。 我自己认为爱孩子就不要让他太累,不要去干重活儿,不要去吃苦,不要非常努力的拼搏学习。我总是说,妈妈觉得你很优秀了,这样就可以了。他也在无忧无虑中度过,我以为我们亲子关系融洽,谁也不强求谁,挺好。 昨天的话惊醒了我。他变了,他长大了。他要的是自信,阳光,积极向上。 而我呢?还一直在自以为里感觉良好。 试想,一个不愿意躺平的人,一个希望展翅高飞的孩子,多么希望从家人那里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营养。他渴望自由,向往蓝天。我却在一棵树下等他歇凉。 我会一直反思自己,在反思中反省。是我剥夺了孩子生活的主动权,是我过于愚昧无知,自私任性,不讲武德。 大道理我都懂,就是自己没吸收利用。 自由和自律是一对孪生兄弟,有自由的孩子才能培养出自律性格。孩子的自主权和内驱力是一对孪生兄弟,孩子越有自主权,越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越容易滋长内驱力。父母要减少对孩子生活方式的干预,让孩子直面行为带来的后果。哪怕可能会付出一点代价,家长也要学习接受。只有把生活的自主权交给孩子,孩子才会更强大。 今天,我意识到了,我接受人格不够完善的自己,孩子的话,不是无缘无故的口误,或随机应变的唐塞,在心理学上,一切都是内心深处潜意识的表达。孩子的话投射出我自身的不自信。不要去抱怨过去,更不能推卸到原生家庭,勇敢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愿意真实的看待自己,去掉内在那些贬低自己的声音,跟过去的自己和解。当下,开始学着认同自己,是优秀的,可爱的,很棒的,出色的。放下过去,不断学习,重拾自信,提升自己,超越自己,不要去在意别人,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要赶路,要和更好的自己约会。创造你自己,才会创造出你想要的幸福生活。